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考功的意思、考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考功的解釋

(1).父之功業。《楚辭·天問》:“纂就前緒,遂成考功。” 朱熹 集注:“此問 禹 能纂代 鮌 之遺業,而成父功。”

(2).按一定标準考核官吏的政績。《漢書·谷永傳》:“治天下者尊賢考功則治,簡賢違功則亂。” 章炳麟 《訄書·學變》:“法家之教,任賢考功。”

(3).泛指考核工作成效。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是故大人不考功,則子孫惰而家破窮。”

(4).官名。 三國 魏 尚書有考功定課二曹, 隋 置考功郎,屬吏部,掌官吏考課之事,曆代因之, 清 末廢。 唐 韓愈 《獨孤府君墓志銘》:“ 權公 既相,君以嫌自列,改尚書考功員外郎,復史館職。”《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又説到 宗子相 , 杜慎卿 道:‘ 宗考功 便是先君的同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考功”是一個多義漢語詞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記載綜合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

  1. 父輩功業
    源自《楚辭·天問》“纂就前緒,遂成考功”,朱熹注“考功”為繼承先人遺業、完成父輩功績。此義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家族或先人的成就傳承。

  2. 官吏政績考核
    指按标準評估官員政績,如《漢書·谷永傳》提到“尊賢考功則治”,章炳麟《訄書》也提及法家“任賢考功”的理念。此為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3. 泛指工作成效評估
    漢代王符《潛夫論·考績》中“大人不考功,則子孫惰”即強調廣義的績效管理,適用于各類事務的成果檢驗。

二、曆史官職

作為官名,“考功”始于三國魏的“考功定課二曹”,隋代設考功郎,隸屬吏部,專司官員考核,清末廢除。其職能直接影響古代官僚體系的運作。

三、文獻溯源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史學典籍及詞典釋義,完整文獻可參考《漢書》《楚辭》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考功

《考功》是指對工作、表現進行評估和考察的意思,通常用于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中。下面分别介紹《考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考功》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老”,右邊的部首是“力”。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考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官制。官員們在任職期間,需經常接受上級對工作表現的評估和考核。這種考核制度稱為“考功”,意在評判官員的政績和能力。

繁體

《考功》的繁體字為「考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考功》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在漢字的進化曆程中,字形中的一些筆畫順序和結構會發生變化,但整體上并不影響字義。《考功》的古字形為「考功」。

例句

1. 他在單位工作勤奮,多次得到上級的表揚和《考功》。

2. 這次晉升的機會需要由領導根據你的《考功》來評定。

組詞

組詞:考功觀、考功錄、考功田、考功狀、考功長等。

近義詞

近義詞:考核、評估、獎勵、表揚等。

反義詞

反義詞:考察、責罰、批評、懲罰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