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屬的城邑。《文選·陸機<吳趨行>》:“屬城鹹有士, 吳 邑為最多。”《北史·屈遵傳》:“屬城長吏,率多逃竄, 遵 獨歸 道武 。”
(2).指下屬的地方官員。《後漢書·陳蕃傳》:“時 李膺 為 青州 刺史,名有威政,屬城聞風,皆自引去, 蕃 獨以清績留。”
(3).指地方負責官員。 宋 曾鞏 《到任謝職司諸官員狀》:“顧忝屬城之任,實諧德宇之依。”
“屬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下屬的城邑
指行政或軍事上隸屬的附屬城鎮。例如《文選·陸機<吳趨行>》提到“屬城鹹有士,吳邑為最多”,表明吳地下屬城邑人才衆多。此外,《北史·屈遵傳》中“屬城長吏,率多逃竄”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下屬的地方官員
特指隸屬于上級行政單位的地方官吏。如《後漢書·陳蕃傳》記載,青州刺史李膺執政威嚴,導緻“屬城聞風,皆自引去”,這裡的“屬城”即指其下屬官員。
地方負責官員
廣義上泛指地方行政長官。宋代曾鞏在《到任謝職司諸官員狀》中寫道“顧忝屬城之任”,即以“屬城”代指自己擔任的地方官職。
補充說明
屬城,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屍”、“寸”和“土”三個部首,總計有9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演變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曆史。
在繁體中,屬城的寫法為「屬城」,繁體字與簡體字在形狀上稍有不同,但含義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屬城在古代常被寫作「屬丞」。古代的漢字以形聲為主,屬城的寫法中,第一個字「屬」和第二個字「丞」分别代表意義,合并後形成了現代漢字的寫法。
以下是關于屬城的一些例句:
1. 這座屬城擁有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産。
2. 春節期間,屬城的人們都會回到家鄉過年。
3. 這座城市屬城的規模龐大,人口衆多。
屬城的組詞有很多,例如:屬于、屬地、屬于、歸屬等等。
屬城的近義詞可以是:歸屬、歸于、隸屬、從屬等等。
屬城的反義詞可以是:獨立、自主、自由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