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律相同。比喻關系密切。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夫差内傳》:“且 吳 與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同音共律”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tóng yīn gòng lǜ,意為“音律相同”,比喻事物或人之間關系密切、和諧統一。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漢代趙晔的《吳越春秋·夫差内傳》,原文為:“且吳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此處用吳越兩國在音律、天文、地理上的相通性,暗喻兩國命運緊密相連。
三、用法特點
四、近義詞
提示:如需了解更完整的出處背景或例句,可參考《吳越春秋》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百度百科)。
同音共律是指在語言中,不同的字詞發音相同,但擁有不同的意義和用法。在中文中,同音共律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給語言的表達帶來了豐富多樣的變化。
《同音共律》一詞的拆分部首為“口”和“心”,共有11個筆畫。
《同音共律》這個詞的使用可能來源于古代修辭學的概念,為了增加語言的表達力和韻律感,修辭學家常常利用同音共律來構造優美的語言。
《同音共律》的繁體寫法為「同音共律」。
在古代,「同音共律」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的音義關系是相似的。
1. 這句歌詞使用了同音共律的修辭手法,讓整首歌更加流暢優美。
2. 文學作品中常常運用同音共律來增加詩情畫意。
同音、共律
諧音、音韻、押韻
異音、不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