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進入别國國境,先問明禁令,以免觸犯。竟,“ 境 ”的古字。語本《禮記·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孔穎達 疏:“入竟而問禁者……竟,界首也。禁謂國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當先訪問主國何所禁也。”
“入竟問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該成語至今仍具現實意義,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成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準則。
《入竟問禁》是一種成語,意思是指在重要的地方或場合問詢時要謹慎、遵守規定,不可隨便行動。
《入竟問禁》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入:部首為人,筆畫為二;竟:部首為立,筆畫為八;問:部首為口,筆畫為口;禁:部首為示,筆畫為12。
《入竟問禁》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地官》中的記載。文章中描述了古代重要的宴請場合,主人要特别注明賓客應該怎麼行動,對于任何人的提問都要遵守宴會的規定。
《入竟問禁》是《入竟問禁》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
在古時候,《入竟問禁》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許不同:
入:曰部舊字形,竟:早期是「井」與「竹」的異體字,門部書寫方式不同,問題: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禁:曾寫作地示,
這個成語在實際應用中的例句如下:
在重要的會議上,大家要牢記《入竟問禁》,遵守會議的規定,不可擅自發言。
與《入竟問禁》相關的組詞有:
入境問禁、問禁于盛、問禁于決、竟日問月、竟問後禁等。
與《入竟問禁》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畏罪慎言、注重禮節、謹守規矩、守時守分等。
與《入竟問禁》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任性妄為、無視規定、操之過急、剛愎自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