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屬路的意思、屬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屬路的解釋

沿途;相續于路。 南朝 宋 鮑照 《送别王宣城》詩:“樹道慕高華,屬路佇深馨。”《資治通鑒·晉康帝建元二年》:“ 逸豆歸 事 趙 甚謹,貢獻屬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屬路"在現代漢語中并非一個廣泛使用的固定詞彙,其含義需要結合古漢語中"屬"和"路"兩個字的單獨釋義以及可能的典籍用例來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的詳細解釋:

  1. "屬"的核心含義:

    • 據《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屬”(zhǔ)主要有以下相關義項:
      • 連接;跟隨: 如《史記·魏公子列傳》:“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于魏。”(使者絡繹不絕地連接着來到魏國)。
      • (意念)集中于一點;專注: 如《莊子·達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用心專一,精神凝聚)。
      • 委托;交付: 如《史記·項羽本紀》:“以兵屬蒙恬。”(把軍隊交付給蒙恬)。
      • 撰寫;纂輯: 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平屬草稿未定。”(屈原撰寫草稿尚未完成)。
    • 當讀作"shǔ"時,意為"類别"、"隸屬"等,但在"屬路"可能的語境中,讀作"zhǔ"更常見。
  2. "路"的核心含義:

    • 據《漢語大字典》,“路”主要指:
      • 道路;通道: 如《詩經·鄭風·遵大路》:“遵大路兮。”(沿着大路走)。
      • 途徑;門路: 如《孟子·公孫丑上》:“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為役,由弓人而恥為弓,矢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此段雖未直接出現“路”字,但“途徑”是其引申義)。
      • 宋元時行政區域名: 如“福建路”、“兩浙路”。
  3. "屬路"的可能含義(基于古漢語用法推測): 結合"屬"(zhǔ)和"路"的含義,"屬路"最可能表示:

    • 連接的道路;相連的道路: 指相互銜接、貫通的道路網絡。例如,描述古代交通系統中的幹道與支道相連通的狀态。
    • (人員、物資等)絡繹不絕于道路: 強調在道路上連續不斷的樣子。例如,“車馬屬路”形容車馬在道路上連綿不斷。
    • (意念、行為)專注于道路(引申為方向、目标): 此義項較為抽象,使用較少。
  4. 典籍中的用例與佐證:

    • 雖然"屬路"作為固定詞組在常見典籍中直接出現的頻率不高,但類似結構如"車馬屬路"、"屬車"(相連的車隊)等有記載,可以佐證其"連接"、"絡繹不絕"的核心含義。例如,《後漢書》等史書中常有描述官員出行或軍隊行進時"車騎屬路"、"旌旗屬路"的記載,意指車馬、旌旗在道路上連綿不斷。

“屬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源于“屬”(zhǔ)的“連接、連續”之意與“路”的“道路”之意的結合。它主要用來形容:

  1. 道路相互連接貫通的狀态。
  2. 人員、車馬等連續不斷地行進在道路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對古代文獻的解讀或特定曆史語境中。理解它需要結合古漢語單字釋義和典籍中的用例模式。

網絡擴展解釋

“屬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屬路”主要表示沿途連續不斷或事物相續于道路的狀态。該詞由“屬”(相續、連接)和“路”(道路)組合而成,常見于古籍中描述隊伍、貢品等在道路上接連不斷的場景。

二、古籍例證

  1. 南朝宋·鮑照《送别王宣城》
    詩句“樹道慕高華,屬路佇深馨”中,“屬路”形容道路兩旁連綿的景象,烘托送别時的氛圍。
  2. 《資治通鑒·晉康帝建元二年》
    記載“逸豆歸事趙甚謹,貢獻屬路”,指逸豆歸向趙國進貢時,貢品在道路上接連不斷,體現其恭順态度。

三、其他用法辨析

部分來源(如)提到“屬路”作為成語表示“事物與環境相符合”,但此解釋未見于多數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誤傳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建議優先采用“沿途連續”這一主流釋義。

四、常見搭配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資治通鑒》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按劍比肩繼踵步罡壇蒼冥常建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充份丑禍觸蹶楚人鉗催花雨蹙金結繡大出喪彫疎凋嚴地球放飲孚萌功義雊鹆關于政治體制改革問題跪靈滾凳國論海蝕含風黃钺夾衫潔鮮急救曠學虧負髺頭六馬峍兀梅花疊秾芳庀材氣泵蹊壑豈可親朞稔謀嚅嚅撒乖賞同罰異韶華捎連舌敝唇枯碩膚飼養蘇門四學士瑣瑣葡萄所以塌香挑菜瓦豆詳雅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