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朝。指正月一日。《漢書·鮑宣傳》:“今日蝕於三始,誠可畏懼。”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 唐 李義府 《在巂州遙叙封禅》詩:“三始貽遐貺,萬歲受重釐。” 清 顧炎武 《元日》詩:“留此三始朝,歸我 中華 君。”參見“ 三朝 ”。
(2).謂儀容端正,态度莊重,辭令遜順。此三者為禮義之始,故稱。《禮記·冠義》“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顔色,順辭令” 漢 鄭玄 注:“言人為禮,以此三者為始。三始既備,乃可求以三行也。”
(3).指第三個被貶官為 始安 太守的人。《梁書·裴邃傳》:“由是左遷為 始安 太守。 邃 志欲立功邊陲,不願閑遠,乃緻書於 呂僧珍 曰:‘昔 阮鹹 、 顔延 有二始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為三始,非其願也,将如之何!’”參見“ 二始 ”。
(4). 漢 有“七始”之樂,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時之始。以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因稱“三始”。《隋書·音樂志中》:“《難書·律曆志》,天地人及四時,謂之七始。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是為三始。”
“三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種解釋:
“三始”的釋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常見為“正月初一”和“禮義準則”兩種。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含義,可參考《漢書》《禮記》等古籍或相關研究。
《三始》是一個詞語,形容一個事物的起源或開始的三個階段或時間點。它可以用來描述事物的發展或變化過程中的起始階段和相應的時間節點。
《三始》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山”,筆畫數為6。
《三始》一詞來源于《列子·仲尼篇》。在此書中,有一段話描述了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的故事,其中提到了“三始”。
《三始》的繁體字為「三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三始》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隻是書寫的風格略有差異。
1. 這個文明的發展經曆了三個階段,我們現在正處于第三始。
2. 他的事業起步很艱難,但他經過了三始的努力後終于取得了成功。
三始者、三始之源、初始
起點、初始、開始
終點、結束、末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