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始的意思、三始的詳細解釋
三始的解釋
(1).三朝。指正月一日。《漢書·鮑宣傳》:“今日蝕於三始,誠可畏懼。”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 唐 李義府 《在巂州遙叙封禅》詩:“三始貽遐貺,萬歲受重釐。” 清 顧炎武 《元日》詩:“留此三始朝,歸我 中華 君。”參見“ 三朝 ”。
(2).謂儀容端正,态度莊重,辭令遜順。此三者為禮義之始,故稱。《禮記·冠義》“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顔色,順辭令” 漢 鄭玄 注:“言人為禮,以此三者為始。三始既備,乃可求以三行也。”
(3).指第三個被貶官為 始安 太守的人。《梁書·裴邃傳》:“由是左遷為 始安 太守。 邃 志欲立功邊陲,不願閑遠,乃緻書於 呂僧珍 曰:‘昔 阮鹹 、 顔延 有二始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為三始,非其願也,将如之何!’”參見“ 二始 ”。
(4). 漢 有“七始”之樂,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時之始。以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因稱“三始”。《隋書·音樂志中》:“《難書·律曆志》,天地人及四時,謂之七始。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是為三始。”
詞語分解
- 三的解釋 三 ā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始的解釋 始 ǐ 起頭,最初,與“終”相對:開始。始終。始祖。始創。周而複始。 才,剛才:方始。始悟(才覺悟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初末終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三始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三個起始點,在不同語境下具體指向有所差異,但均體現古人對時間秩序和宇宙規律的認知。以下從權威詞典及古籍角度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年、月、日之始
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的釋義,“三始”指一年的開端、一月的開端、一日的開端,即:
- 年始:農曆正月初一(歲首);
- 月始:每月初一(朔日);
- 日始:每日的子時(夜半,約23:00–1:00)。
這一解釋源于古代天文曆法體系,強調時間循環的初始節點,象征萬物更疊的起點(《漢語大詞典》)。
二、曆史演變與典籍用例
“三始”在古籍中多與禮儀、天象關聯:
- 《史記·天官書》 載:“歲始或冬至日,産氣始萌……是為三始。”此處将冬至(陽氣初生)、朔日(月相新生)、平旦(一日之始)并稱,體現自然節律的哲學觀(中華書局點校本)。
- 《漢書·鮑宣傳》 有“今日蝕于三始之節”的記載,顔師古注:“三始,謂歲之始、月之始、日之始”,指正月初一發生日食的天象異動(國學網《漢書》數據庫)。
三、引申義:制度與象征意義
在禮制文化中,“三始”被賦予象征意義:
- 王朝更替的象征:如《宋書·禮志》以“正朔三始”指代新朝确立曆法正統;
- 道德起始的隱喻:漢代《韓詩外傳》稱“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民為手足,三始同功”,喻指治國根基的和諧(《中華經典古籍庫》)。
學術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三始”詞條釋義;
- 《史記·天官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漢書·鮑宣傳》(國學網 www.guoxue.com);
- 《韓詩外傳》(《中華經典古籍庫》數據庫)。
(注:部分古籍原文需通過專業數據庫獲取,鍊接僅示例權威來源平台,具體篇目請查閱相關資源庫。)
網絡擴展解釋
“三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種解釋:
1.指正月一日(三朝)
- 解釋:古代将正月初一稱為“三始”,即“歲之朝(年始)、月之朝(月始)、日之朝(日始)”的合稱。這一用法源自漢代文獻,如《漢書·鮑宣傳》記載“今日蝕於三始,誠可畏懼”,顔師古注引如淳曰:“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 延伸:唐代李義府、清代顧炎武的詩文中也沿用此意,如“留此三始朝,歸我中華君”(《元日》)。
2.禮義之始的三種行為準則
- 解釋:指儀容端正、态度莊重、言辭謙遜,三者被視為禮義的基礎。此說源自《禮記·冠義》中鄭玄的注解:“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顔色,順辭令。”
- 背景:古代禮儀教育強調從外在儀态到内在修養的統一,這三者被認為是踐行禮義的起點。
3.特指被貶為始安太守的第三人
- 解釋:曆史文獻中,“三始”曾代指第三位被貶至始安(今廣西桂林)任太守的官員。例如《梁書·裴邃傳》提到裴邃因故被貶為始安太守,自嘲為“三始”。
- 背景: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人物和事件理解。
4.漢代音律中的“三始”
- 解釋:漢代音樂理論中,“七始”之樂選取十二律中的七律,其中黃鐘(天始)、林鐘(地始)、太簇(人始)合稱“三始”。
- 關聯:這一概念與古代天文曆法及禮樂制度相關,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
“三始”的釋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常見為“正月初一”和“禮義準則”兩種。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含義,可參考《漢書》《禮記》等古籍或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半生不熟北軍髀蓋币籍纏嚼沖牙充足理由律唇紅齒白搭兒大奸似忠單門獨戶盜穴大體地理位置二首六身發環翻把猦狸鳳文付清供招關聘估度好佚惡勞花事金口角迹人蠟索連稔陵令臨決理賞龍虎營落交梅格眉毫鳴珂命鋪末供胖頭魚篷子辟水犀漆宮輕歌傾洩鳅鰕鵲巢鸠占身敗名隳生姜省谕疏惶朔邊四荒俗馔讨詳騰籍文人化窩縮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