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fles] 世俗間的各種事務
屏棄俗務
(1).世俗間的各種事務。 唐 杜甫 《詠懷》詩之二:“牽纏加老病,瑣細隘俗務。”《鏡花緣》第三九回:“小弟雖有此志,但終年抱病,兼之俗務紛紜,精神疲憊,近來竟如廢人一般。”
(2).指生活中的日常事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祝翁》:“翁揮之曰:‘是不難。家中俗務,可速作料理。’”
“俗務”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世俗或日常生活中繁瑣的事務,具體釋義如下: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強調事務的平凡性或對精神生活的幹擾。例如:“被俗務纏身,難以靜心讀書。”
如需更詳細來源,可參考古籍如《杜甫詩集》或《聊齋志異》相關注釋。
俗務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一些常規的、普通的事務或瑣事。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俗和務。
俗務的拆分部首分别是人字旁和力字旁,它們分别代表着人和力量。根據筆畫順序,俗的筆畫為2,務的筆畫為5。
俗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社會,人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庭、社區和社會的瑣碎事務需要處理,這些事務被稱為俗務。
俗務的繁體字為「俗務」。
在古代,俗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較為常見的古代寫法是「俗務」或「塾務」。
1. 我們每天都要處理很多俗務,讓我們忙碌起來。
2. 雖然俗務繁忙,但我們不應忽視學習和成長。
3. 她将一些俗務交給了家人,以便專注于自己的事業。
1. 俗套:指常見、陳舊的言行模式。
2. 世俗:指塵世間的事務和習俗。
3. 俗語:指流傳在民間的常見的語言表達。
1. 俗事:指平凡、常見的事務。
2. 日常瑣事:指日常生活中需要處理的各種瑣碎事務。
3. 雜務:指各種瑣碎的工作或事務。
1. 非俗務:指非常規的、特殊的事務。
2. 高雅之事:指精緻、高雅的事務或活動。
3. 重要事務:指具有重大意義或影響的事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