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拔俊的意思、拔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拔俊的解釋

亦作“ 拔儁 ”。1.選拔俊才。《三國志·吳志·步骘傳》:“方今王化未被於 漢 北, 河洛 之濱尚有僭逆之丑,誠擥英雄拔俊任賢之時也。” 唐 陳子昂 《上薛令文章啟》:“吾當拔俊賞奇,使拾遺補闕。”

(2).猶拔萃。 清 姚鼐 《祭張少詹曾敞友文》:“君企古人,欲以義振,兩試翰林,辭成拔儁。”參見“ 拔萃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拔俊"屬于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拔"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擢也",本義指連根拽起,引申為選拔超出衆人者(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俊"在《爾雅·釋诂》中訓為"才過千人稱俊",特指才智超群的傑出者(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爾雅義疏》)。

二、曆史語義 該詞完整形态最早見于《晉書·職官志》:"州置刺史,掌察黜陟,歲舉拔俊",指地方官員選拔優秀人才的制度(來源:國家圖書館藏百衲本二十四史)。唐代杜佑《通典·選舉典》記載:"凡拔俊造之士,必先德行而後文藝",強調德才兼備的選拔标準。

三、語用特征 在明清科舉文獻中常與"掄才"對舉使用,如《明會典》載"秋闱拔俊,春榜掄才",前者指鄉試選拔,後者指會試評定(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明會典》)。現代漢語中多保留在曆史研究、教育制度等專業領域,如《中國科舉制度通史》中論及"拔俊機制對唐宋官僚體系的影響"(來源:人民出版社學術著作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拔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á jùn,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選拔人才
    指挑選才智出衆的俊傑。其中“拔”意為選拔、提拔,“俊”指才智超群或容貌出衆的人。該詞常用于描述在政治、學術等領域中甄選優秀人才的行為,如《三國志》中提到的“誠擥英雄拔俊任賢之時也”。

  2. 比喻出類拔萃
    引申為“拔萃”,即超越衆人、表現卓越。例如清代姚鼐在文章中用“辭成拔儁”形容文辭精妙出衆。


二、曆史與用例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詳細釋義,可參考《三國志》相關篇章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本草綱目綳吊考訊璧房秉枹竝行不康炒米懲羹吹虀誠理辭歲蹙蹙靡騁毳膻大粗登謌雕梁繡戶端要防維翻掌高架道路橋高速鐵路較正劫脅急慌極目遠眺禁情割欲今文尚書九五之位卷武恺切臘八鲢子六道六君子龍顔鳳姿祿廕蠻為眉南面北猛禽沒齒木棦釀辭穹窮茸毛榮慕柔藍蝨建草石蓮子刷淤束箧松窗宿殃淘氣鬼騰呼條件反射蜩螗沸羹土偶霞閣相船校短量長狎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