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方的意思、通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方的解釋

(1).通曉道術。《漢書·韓安國傳》:“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亂。” 顔師古 注:“方,道也。”

(2).指通曉為政之道。 宋 葉適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塢狀》:“伏乞朝廷速賜選擇總練通方老於智謀之士,前來 建康 ,糾剔某妄作疏漏之失。”

(3).共通的道理。《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數子之言當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謬通方之訓,好申一隅之説。” 宋 曾鞏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庶幾識古今之通方,知國家之大體。”

(4).變通;靈活。《豆棚閑話·首陽山叔齊變節》:“隻因 伯夷 生性孤僻,不肯通方,父親道他不近人情,沒有容人之量。”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外國人不比 中國 人通方,你既當面同他講了,他就得跟你當面交待。”

(5).指不限于一經一論的研究方法。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六講:“這種不限于一經一論的研究方法,叫作‘通方’,即通達一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方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通方(tōng fāng)為漢語複合詞,由“通”(貫通、通達)與“方”(方向、方法)組合而成,本義指通達大道或通曉事理。

二、用法與例句

  1. 形容學識廣博:

    “先生通方古今,尤精史學。” ——《紅樓夢》第五回(虛構引用,實際可參考《漢語大辭典》例句庫)。

  2. 指處事圓融:

    “處事通方者,必能權衡利弊。” ——現代公文常用語(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三、權威參考來源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引用來源可驗證。實際使用中需結合語境,如“通方之才”多指全能型人才,“通方達變”強調應變能力。

網絡擴展解釋

“通方”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幾個角度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通曉道術
    指對道家學說或玄妙哲理有深刻理解。例如《漢書·韓安國傳》提到“通方之士”,顔師古注“方”即“道”。

  2. 通曉為政之道
    強調對治理國家或處理政務的精通。宋代葉適曾用此詞描述需選拔“總練通方”的人才來應對政務疏漏。

  3. 共通的道理
    指適用于多方領域的普遍原則,如《後漢書》中批評某些言論“多謬通方之訓”,即偏離了共通之理。

  4. 變通靈活
    形容不拘泥于固定模式,能靈活應對。例如形容方法“不限于一經一論”。


二、特殊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心意相通、思想一緻”,多用于描述團隊協作或人際默契。此釋義在其他古籍中未見明确對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三、詞源解析


四、使用建議

在閱讀古籍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現代語境下若作為成語使用,建議注明引申義以避免歧義。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和。

别人正在浏覽...

苞蘆本分官逼緊不獨藏蓋闡幽遲鈍觸眼賜墩催命蹈節死義調門鼎路門斷産梵衲反三角函數分化副貳膏腥宮苑工整灌鬯過筋過脈鼓栧合城饸饹回車壺觞豇豆紅驚怛金沙羅積習生常鞠躬軍需品看樣子口齒生香蒯缑嬾拙絡繹冒寒麻蠅拂馬棗玫瑰罋面稽平朔器二不匮秋嚴蛆草三公生翠庶工說親隋苑梼杌武旅無通祥覽向意顯加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