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輔佐。《書·周官》“貳公弘化” 孔 傳:“副貳三公,弘大道化。”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元帥皆親王為之,廷臣副貳而已。”
(2).指輔弼重臣。 唐 黃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爰持副貳之雄姿,遂領節旄之重寄。”
(3).亦作“ 副二 ”。指副職,屬僚。《後漢書·景丹傳》:“ 王莽 時舉四科, 丹 以言語為 固德侯 相,有幹事稱,遷 朔調 連率副貳。” 李賢 注:“副貳,屬令也。”《後漢書·荀彧傳》:“臣聞古之遣将,上設監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舊唐書·孝友傳·崔沔》:“侍郎雖是副貳,但署位而已,甚無事也。” 宋 曾鞏 《請令長貳自舉屬官劄子》:“故 陸贄 相 唐 。,陳緻理之具,以謂百司之長,至於副貳之官,與夫兩省供奉之職,請委宰臣叙拟以聞。”
(4).特指太子,儲君。《魏書·世祖紀上》:“詔曰……公卿因茲,稽諸天人之會,請建副貳。”《舊唐書·魏謩傳》:“今邊戍粗安,海内寧息,臣愚所切者,陛下未立東宮,俾正人傅導,以存副貳之重。”
(5).猶副本。《魏書·李彪傳》:“正本藴之麟閣,副貳藏之名山。”
(6).王後的頭飾。《釋名·釋首飾》:“王後首飾曰副。副,覆也,以覆首。亦言副貳也。兼用衆物成其飾也。”
副貳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具有多重含義,主要表示輔助、次要或對應的關系,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副職;輔助職位
指正職官員的輔佐者或副手。古代官制中常見此用法,如《周禮》設“大司徒”為主官,“小司徒”即為副貳。
《周禮·地官》:“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法……以佐大司徒。”
副本;次要對應物
指與正本、主體相配的次要部分。例如文件副本或器物配件。
《禮記·曲禮上》:“獻田宅者操書緻。”鄭玄注:“緻,謂副貳之書。”
匹配;相稱
強調事物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如“名實相副”。
《後漢書·魯恭傳》:“舉奏副貳之選。”李賢注:“副貳,謂匹配也。”
二字組合強化“輔助性對應物”的概念,常見于古代典章制度文獻。
《漢語大詞典》
“副貳”包含三義:①副職;②副本;③特指太子(儲君為君之副)。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2卷,第832頁。
《古代漢語詞典》
釋為“副手;助手”,強調其輔助職能。
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390頁。
“副貳”在古代政治制度中具特殊意義,如:
參考文獻來源:
(注:古籍原文可查閱“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詞典釋義需查閱紙質或授權電子版本。)
“副貳”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輔佐與副職
指輔助主官或擔任次要職務的角色,常見于古代官制。例如《後漢書·景丹傳》記載的「朔調連率副貳」即地方副職。在宋代趙與時《賓退錄》中,「廷臣副貳而已」也強調輔佐性質。
儲君或太子
特指皇位繼承人,如《書·周官》孔傳提到「副貳三公」,暗含輔佐太子的職能。
副本
用于文獻領域,指正式文本的備份。《魏書·李彪傳》記載「副貳藏之名山」,即副本留存。
王後頭飾
古代指王後佩戴的禮器類裝飾,屬于禮儀制度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網絡解釋(如數學中的“副數2”、方言貶義)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建議以古籍和權威辭書為準。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阿比讓愛向懊躁白色污染保險費貶剝蔔浪鼓岑參傳感鉏镈的笃班登闉調兵遣将地球迪哲度厄碓臼飛绡風驅電掃腐酒歌弦挂搭僧寡淺珪珙駭悉阖門誨導徽商火石榴嚼齧稽參罽錦級任酒渣鼻絶膓炬眼來派過節禮不下庶人另一方面鸾台侍郎貿說迷留悶亂民甲木居海處搶水嵰州朅休清靖敺掠熱碌碌人身自由如獲至珍入勝是可忍,孰不可忍書帶草蜀子嘶酸陀頭晚造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