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節死義的意思、蹈節死義的詳細解釋
蹈節死義的解釋
蹈:履行,實行。堅守節操,以身殉義。
詞語分解
- 蹈節的解釋 .信守節操。《晉書·元帝紀》:“惟有蹈節死義,以雪天下之恥。”《周書·孝義傳序》:“其出忠入孝,輕生蹈節者,則蓋寡焉。”.應合節拍。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赴曲迅驚鴻,蹈節如集鸞。”
- 死義的解釋 為義而死。謂恪守大義。《呂氏春秋·離俗》:“令此處人主之旁,亦必死義矣。”《史記·汲鄭列傳》:“ 淮南王 謀反,憚 黯 ,曰:‘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 清 方兆曾 《國士歎》詩:“人臣死義
網絡擴展解釋
“蹈節死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ǎo jié sǐ yì,形容堅守節操,為正義而獻身。以下是詳細解釋:
1.釋義
- 蹈:履行、實行;節:氣節、操守;死義:為正義犧牲生命。
- 整體含義:指堅守節操,不惜以生命捍衛道義。常用于褒揚忠貞之士。
2.出處
最早見于《晉書·元帝紀》:“惟有蹈節死義,以雪天下之恥,庶贖斧钺之誅。”
——此句為晉元帝司馬睿在國難時表明心志的言辭,強調以死明志、洗刷國恥。
3.語法與用法
- 詞性:動詞短語,可作謂語或定語。
- 褒貶色彩:褒義詞,多用于贊頌忠臣、烈士等人物。
- 示例:
在國家危難之際,他選擇蹈節死義,成為後世楷模。
4.延伸解讀
- 文化内涵:體現了儒家思想中“舍生取義”的價值觀,強調氣節高于生命。
- 關聯成語:與“舍生取義”“殺身成仁”意義相近,但更側重對“節操”的堅守。
5.應用場景
適用于曆史評述、文學作品或對忠貞人物的評價,如:
- 描述文天祥、嶽飛等曆史人物的氣節;
- 評價為理想或國家獻身的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具體語境用法,可參考《晉書》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蹈節死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這個詞出自古代中國的典故,意指為了堅守信義和正義而甯死不屈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蹈(足部)+節(亻部+刂)+死(歹部+一)+義(亻部+音)。
來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一段故事,講述了國君賈生為了表明自己的忠誠而甯願自刎以示決心。
繁體:躍節死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蹈節死義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整體結構和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他為了維護家族的名譽,蹈節死義了。
組詞:蹈循節義、守節、忠實、堅忍不拔
近義詞:舍生忘死、不屈不撓、任勞任怨
反義詞:背信棄義、屈服、膽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