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絡驛 ”。連續不斷;往來不絕。《文選·馬融<長笛賦>》:“繁縟絡繹, 範 蔡 之説也。” 李善 注:“辭旨繁縟,又相連續也。” 張銑 注:“笛聲繁多,相連不絶,如 範雎 、 蔡澤 之説辭也。”《後漢書·烏桓傳》:“是時四夷朝賀,絡驛而至。”《明史·聊讓傳》:“邇歲土木繁興,異端盛起,番僧絡驛,污吏縱橫。” 沉從文 《泥塗》:“婦人們記起家中出痘疹的兒子,上年紀的想起自己的腰脊骨風痛,絡繹走來,又陸續的回去了。”
“絡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uò yì,其核心含義是連續不斷、往來不絕,通常用于形容人流、車馬、聲音等事物前後相接、持續流動的狀态。
基本含義
指事物或人群接連不斷地出現或移動,強調動态的連續性。例如:“節日期間,景區遊客絡繹不絕”。
詞源與出處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絡繹》是一個動詞詞彙,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連續不斷、紛紛擾擾的狀态或行動。它表示了一種忙碌、繁忙或熱鬧的景象。
《絡繹》共有8個筆畫,由部首“纟”和右側的部首“夂”組成。
《絡繹》是一個古代漢字,源于《爾雅·釋诂》與《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它被寫作「絡繹」。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絡繹》的字形不同,它的上面有一個叫做“纟”的部首,下面是一個叫做“昔”的部首。
1. 大巴車停靠在車站,一群旅客絡繹不絕地下來。
2. 這家餐廳非常受歡迎,顧客絡繹不絕。
絡繹不絕、絡繹不斷、絡繹不已、絡繹不舍。
紛至沓來、雲集、蜂擁而至、擁擠不堪。
寥寥無幾、稀稀落落、清靜、冷冷清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