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朔的意思、平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朔的解釋

又稱“恒朔”。我國古代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數為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間,用這種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這樣太陽和月球黃經相等的時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時發生在月終的晦日,有時發生在初二。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曆差失閏》:“蓋歷法有平朔,有經朔,有定朔。”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置閏》:“古法用平朔,率三十二月而一閏,間有相距三十三月者。 唐 宋 以來,皆有定朔,則或相距至三十四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朔”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古代曆法術語

  1. 定義
    古代曆法家将月相周期平均定為29.5日,通過大小月交替(大月30日、小月29日)确定每月初一,稱為“平朔”。
    但實際月相周期存在微小誤差,導緻太陽與月球黃經相等的時間(即真實朔日)可能與平朔日期不符,因此日食可能出現在月末(晦日)或初二。

  2. 曆史演變
    唐代以前多采用平朔法,但因其誤差問題,唐宋後逐漸被“定朔法”(按實際天文觀測确定朔日)取代。


二、地理名稱

指“平朔煤炭工業公司”及其礦區、生活區的統稱,位于中國山西省朔州市,當地人也稱其為“露礦”。


補充說明

部分詞典(如、2)提到“平朔”有“平靜而清晰”的引申義,但此用法未見于其他權威來源,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衍生含義,需謹慎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平朔》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它既可以指代地名,也可以表示一種狀态或行為。下面對該詞進行詳細解釋。 平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一”和“十”。 - 部首:“一”表示數量,表示一個。 - 筆畫:“十”形狀如數字十,表示有十筆。 《平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平”指平坦、平穩的意思,“朔”則指北方的意思。因此,“平朔”可以理解為北方平坦或平穩之地,也可以表示北方的一種狀态或行為。 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平」+ 「朔」。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差異。對于《平朔》這個詞,古人可能采用不同的寫法,如「穮朔」、「丕朔」等。不同的寫法會根據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平朔》的例句: 1. 這個平朔之地是適合種植水稻的。 2. 他的性格平朔,從不言語過激。 3. 在北方的平朔地區,氣候幹燥寒冷。 在組詞方面,《平朔》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彙,如: 1. 平朔之地:指北方平坦或平穩的地方。 2. 平朔氣候:指北方地區幹燥寒冷的氣候條件。 3. 平朔性格:指平穩、溫和的性格特點。 與《平朔》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平坦:形容地面平整,沒有明顯的起伏。 2. 安定:指處于平穩穩定的狀态。 3. 平穩:形容穩定、不動搖的狀态。 與《平朔》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波動:指不穩定、波動變化的狀态。 2. 荒蕪:形容土地貧瘠、沒有生機。 3. 動蕩:形容社會或政治不穩定、變動不定。 總之,《平朔》是一個形容地名、狀态或行為的詞語,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一”和“十”,可以指北方平坦或平穩之地,也可以表示北方的一種狀态或行為。繁體寫法為「平」+ 「朔」。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都屬于《平朔》這個詞的發展演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