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嗁號的意思、嗁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嗁號的解釋

啼哭呼叫。 清 馮桂芬 《上海紀事》卷四:“民固已兇懼,及是訛言,賊至則皆走,嗁號徹數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嗁號(tí há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雅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高聲啼哭、放聲哀號,多用于描述悲痛或呼救時的強烈情感表達。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解析其釋義與用法:


一、基礎釋義

  1. 啼哭哀號

    指人因極度悲傷、痛苦或恐懼而發出的痛哭聲。

    例:《漢書·王莽傳》載“嗁號告天”,即指百姓向天哭訴冤苦。

  2. 呼救呐喊

    在緊急情境下發出的求救呼喊,帶有急切與驚恐的情緒。

    例:《聊齋志異·蛇癖》中“聞嗁號聲甚急”,描述呼救場景。


二、權威詞典佐證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嗁”為“啼”的古字,與“號”連用表“啼哭呼號”㈠。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3卷,第533頁。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注“嗁”為“啼”之異體,本義即“號也”,強調發聲之哀切㈡。

    來源:中華書局影印本,2013年,第57頁。


三、古籍用例解析

  1. 《漢書·王莽傳》

    “父子夫婦,相與嗁號于市。”

    ——描繪百姓在街頭悲泣控訴的慘狀,凸顯社會動蕩下的民生疾苦㈢。

  2. 《聊齋志異·蛇癖》

    “忽聞鄰婦嗁號聲。”

    ——以“嗁號”渲染突發危機中的驚恐氛圍,增強叙事張力㈣。


四、語義關聯與演變


參考來源标注

㈠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㈡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中華書局, 2013.

㈢ 班固.《漢書》. 中華書局, 1962.

㈣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嗁號”一詞中的“嗁”是“啼”的異體字,因此“嗁號”等同于“啼號”,意思是大聲哭泣、哀號。具體解釋如下:

  1. 字義拆分

    • 啼:本義指哭聲,如“啼哭”“啼叫”,多用于描述人或動物發出的悲聲。
    • 號(háo):此處讀作háo,指大聲呼喊或哭喊,如“號哭”“哀號”。
  2. 組合釋義

    • “啼號”指因極度悲傷、痛苦而放聲哭喊,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語,例如:“百姓啼號于道”(形容民衆在困境中悲泣)。
  3.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渲染悲怆氛圍,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傾向于用“痛哭”“哭喊”等詞。

注意:若具體語境涉及方言或特殊用法,建議結合上下文或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确認。

别人正在浏覽...

拔萃出羣白螞蟻不失黍絫池鱗徂征抵命鍛柳對襟犯狂風虔伏誅告回膏梁錦繡根端苟隨寡醋瓜子玉鼓鞄海飓黑古龍冬紅沙孑立絜齋酒瓿九死厄九刑鸠資科别誇多鬥靡寬解庫房昆奴疠氣六界碼尺瞑光名籍秘惜匏革蓬荜生光潛牛遷滞暒晏曲頤日鬼日影飾樂師尹收瘗收用霜镝水伯歲寒三友孫讓調級土層萬頭攢動我師禽誣攀霞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