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失黍絫的意思、不失黍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失黍絫的解釋

猶言絲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漢書·律曆志上》:“權輕重不失黍絫。”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十黍為絫,十絫為一銖。”亦作“ 不爽累黍 ”。 清 王韬 《淞隱漫錄·姚雲纖》:“女鑿壁偷聽,得其指授,無人時轉喉學唱,音韻抑揚,不爽累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失黍絫”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ù shī shǔ lěi,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特點

  1.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賓語,例如:“他計算數據時不失黍絫。”
  2. 感情色彩:含褒義,強調嚴謹、精确的态度。
  3. 近義詞:不爽累黍(意義相同,結構相近)。
  4. 生僻程度:現代使用較少,屬古代書面語。

擴展知識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書》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的詳細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失黍絫》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思是指能夠保持自己的本色和品質。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不(一)、失(丨)、黍(禾)、絫(糸)。其中,不為表示否定的邊旁,失為單獨的字形,黍為表示禾類的邊旁,絫為表示細線的邊旁。 《不失黍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裡的“不逾矩”即為《不失黍絫》的意思。 根據繁體字的寫法,不失黍絫可以寫作「不失黍紇」。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有些差異,不過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意思。具體的古漢字寫法需要查閱更多資料。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不失黍絫》來描述一個人态度端正、品質不變的品性,比如:“他雖然在大富大貴之後,依然不失黍絫,為人仍然謙遜有禮。” 組詞方面,《不失黍絫》沒有常用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可以有守正不阿、堅守原則等。 反義詞可以有變色易質、無根無據等。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