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苟隨的意思、苟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苟隨的解釋

隨便附和。《後漢書·張敏傳》:“臣 敏 蒙恩,特見拔擢,愚心所不曉,迷意所不解,誠不敢苟隨衆議。” 清 曾國藩 《緻劉孟容書》:“於諸儒崇道貶文之説,尤不敢雷同而苟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苟隨"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流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暫未收錄該詞條。根據其構詞法("苟" + "隨")和古漢語常用義,可以對其含義進行如下分析和推斷:

  1. 字義拆解與綜合釋義

    • 苟 (gǒu): 在古漢語中,"苟"的核心含義常指隨便、草率、不嚴肅、姑且、勉強。例如:
      • "苟且"(敷衍了事,得過且過)。
      • "不苟言笑"(不隨便說笑,形容态度嚴肅)。
      • "苟全性命"(勉強保全性命)。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對"苟"的釋義包含"隨便,不審慎"、"苟且,姑且"等義項 。
    • 隨 (suí): 核心含義指跟從、順從、沿着、任憑。例如:
      • "跟隨"。
      • "隨波逐流"(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隻能隨着别人走)。
      • "隨意"(任憑自己的意思)。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對"隨"的釋義包含"跟從,順從"、"聽任,任憑"等義項 。
    • 苟隨 (gǒu suí): 結合"苟"與"隨"的核心含義,"苟隨"可以理解為:
      • 草率地跟從/順從: 指不加思考、不加辨别、不負責任地跟隨或附和他人。
      • 勉強地跟隨: 指并非心甘情願,而是出于某種壓力或無奈而跟隨。
      • 隨便地聽任: 指對事物的發展或他人的行為采取放任、不幹預的态度,含有消極應付的意味。
  2. 語境與用法提示

    • 文言色彩濃厚: "苟隨"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仿古的語境中,現代口語和一般書面語極少使用。
    • 隱含貶義: 該詞通常帶有負面評價,強調行為的不審慎、缺乏主見、不負責任或消極被動。例如,批評某人沒有原則地附和他人意見,或形容一種得過且過、隨大流的态度。
    • 近義詞參考: "苟且"、"隨波逐流"、"盲從"、"附和"、"因循"等詞在語義上有一定關聯,但側重點和程度有所不同。

"苟隨"意指不審慎、不負責地跟從或順從,或勉強、消極地聽任。它反映了行為主體缺乏獨立思考和主見,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是一個主要用于文言或特定書面語境的詞彙。由于未被現代主流詞典收錄,其具體使用需結合上下文語境來精确把握。

網絡擴展解釋

“苟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gǒu suí
核心含義:指不經過深思熟慮,盲目或隨意地附和他人。


二、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苟”有“草率”“暫且”之意,“隨”指“跟隨、附和”,組合後強調缺乏主見或原則的附和行為。
    • 常見于批評性語境,表達對輕率态度的否定。
  2. 文獻出處

    • 《後漢書·張敏傳》提到“不敢苟隨衆議”,體現對盲從的否定。
    • 清代曾國藩在書信中亦用“不敢雷同而苟隨”,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三、用法示例


四、相關詞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後漢書》或清代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報驗博笑殘篇吃箇蝨子留隻腳大才盤盤大夥兒倒抹阨會惡人自有惡人磨覂軌風舉雲搖伏轼覆議趕超乖散鬼瞰其室鼓山鶴老鶴绫褐衣黃稞賈譽近屬極情縱欲機鑿俊遠考檢克己奉公蓮華樂連野鈴旛陋質戮力一心煤氣奈河南藩臬極千夫長搴撷牽羊擔酒漆布遶梁歌仁宇三菩提商法沈帶深弓時辰鐘世運松雲帑屋同歸殊塗褪落王喬屦魏姚文罽五絕憸崄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