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便附和。《後漢書·張敏傳》:“臣 敏 蒙恩,特見拔擢,愚心所不曉,迷意所不解,誠不敢苟隨衆議。” 清 曾國藩 《緻劉孟容書》:“於諸儒崇道貶文之説,尤不敢雷同而苟隨。”
“苟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拼音:gǒu suí
核心含義:指不經過深思熟慮,盲目或隨意地附和他人。
詞義解析
文獻出處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後漢書》或清代文集。
《苟隨》是一個成語,意為隨隨便便、敷衍了事或者追隨順從,不講原則。在這個成語中,苟指隨便、漫不經心,隨指順從、追隨。
《苟隨》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草木的草部和隹部,全拼為gǒu suí。
拆分成草部的苟的部首為艹,隹部的隨的部首為隹。
苟的總筆畫數為8,其中草部的苟有4畫,隹部的隨有4畫。
《苟隨》這個成語起源于《漢書·芮芮傳》,原文是“苟安橫行便成日”。後來,人們将其中的一部分“苟隨”作為獨立成語使用,表示追隨順從。
《苟隨》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苟隨」。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苟的古代寫法為「苟」,而隨的古代寫法為「隨」。
1. 他對工作從不苟隨敷衍,總是盡心盡力地完成任務。
2. 領導要求我們不要苟隨順從,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苟且、苟同、苟延、隨便、隨從、隨和。
盲從、從衆、隨波逐流、隨聲附和。
堅持己見、不隨大流、抵制、抗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