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匏革的意思、匏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匏革的解釋

笙和鼓。皆八音之一。借指各種樂器。 唐 賈島 《觀冬設上東川楊尚書》詩:“匏革奏冬非獨樂,軍城未曉啟重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匏革”是古代漢語中與樂器相關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匏革”指笙和鼓,分别屬于中國古代“八音”分類中的“匏”類與“革”類樂器。二者常被并列使用,代指多種樂器的合奏,如唐代賈島《觀冬設上東川楊尚書》詩雲:“匏革奏冬非獨樂,軍城未曉啟重門。”


二、字義分解

  1. 匏(páo)
    原指匏瓜(葫蘆的一種),後引申為以匏為材質的樂器,如笙、竽等吹奏類樂器,屬“八音”之一。

  2. 革(gé)
    本義為加工後的獸皮,此處特指以皮革制成的打擊樂器,如鼓,亦屬“八音”之一。


三、文學與文化應用

在文學作品中,“匏革”常被用作樂器的統稱,象征宴樂、慶典或軍樂場景。例如:


“匏革”是古代對笙、鼓兩類樂器的合稱,既體現傳統樂器分類(八音),也常用于文學修辭中代指音樂場景。其含義可通過字源、文獻用例及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匏革的意思

《匏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用于制作容器或作為蓋子的植物果皮。匏革被廣泛用于古代的包裝、貯存和運輸。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匏革》的部首是“匚”和“革”,其中“匚”表示盛器,而“革”表示皮。

拼音páo gé。總筆畫數為16。

來源與繁體

《匏革》最初來源于甲骨文。在繁體中,該詞以「匏」表示,繼續保留了原始意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匏革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文字發展的曆史,古代匏革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

例句

1. 這個容器使用匏革制成,非常耐用。

2. 在古代,人們常常用匏革來貯存食物。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匏瓜(指匏瓜的果實)。

近義詞:匏什、匏土(古代寫法,也指匏革)。

反義詞:金屬容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