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抵命的意思、抵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抵命的解釋

[pay with one's life] 償命

6*人抵命

詳細解釋

償命。 元 李緻遠 《還牢末》楔子:“看來是個過誤殺傷,不該抵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冷死了,少不了你們抵命。” 丁玲 《法網》九:“我想收回我的狀子,我不願 顧美泉 抵命。”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抵命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抵命"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法律和倫理内涵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用生命作為代價來抵償所造成的死亡後果。《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用自己的生命來抵償所造成的人命損害"。該詞由表"抵消"義的"抵"與表"生命"義的"命"構成偏正結構,常見于司法語境和文學叙事。

從法律漢語角度分析,《法律漢語詞典》指出該詞特指"在刑事犯罪中,罪犯因故意殺人等重罪被判處死刑的司法結果"。在傳統倫理層面,《中華倫理大辭典》記載其承載着"以命抵債"的樸素正義觀,源自《周禮》"殺人者死"的原始法理,但現代司法已嚴格限定其適用範圍。

該詞的現代使用需注意兩點特性:其一具有被動性,多用于司法判決的客觀表述,如"兇手最終抵命";其二具有對等性,強調生命價值的等量抵償。與之近義的"償命"更多見于口語表達,而"抵命"在書面語體中更具專業性和莊重感。

網絡擴展解釋

“抵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ǐ mìng,其核心含義為用生命抵償罪責,通常指殺人者以自己的生命作為對受害者生命的賠償。

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因殺人或重大罪行,通過剝奪加害者的生命來平衡受害者的損失。例如:“殺人抵命”是最典型的用法,強調法律或道德上“以命償命”的等價原則。

  2. 使用場景

    • 法律語境:古代和現代法律中均有“抵命”概念。如元代《還牢末》提到“過誤殺傷,不該抵命”,說明過失行為可能免于償命。
    • 文學表達:丁玲在《法網》中描寫角色“不願顧美泉抵命”,體現情感與法律沖突。
    • 民間觀念:如“以命抵命”的因果報應思想,常見于傳統故事或道德訓誡。
  3. 延伸與争議

    • 部分語境中可能涉及非直接殺人行為,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用“冷死了,少不了你們抵命”,擴展了責任範圍。
    • 現代司法體系下,“抵命”通常指死刑判決,但具體執行需符合法定程式。

例句參考:

注意:

該詞多用于嚴肅語境,需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其法律或道德内涵。如需更全面釋義,可參考權威字典或法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備利鄙惪不死面參禮蟬緌蟹匡澄穆魑魅魍魉愁愁純備電鑽鼎呂繁稠梵僧旛勝嘎巴脆剛直高弟公取構興蠱蠹過稅古逸海羅化手慧然會帳混俗和光郊處脊背擊毂鸠車竹馬極役坎壇科道官窺恣愣愣,愣愣兒馬纼明燥片帆皮剝所阙蝕饒雄山莊社交才能識考實支說來說去四隅堂序頽溏秃人外作完白山人帷箔危身兀傲午割險幸仙院膝行肘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