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刑的意思、九刑的詳細解釋
九刑的解釋
(1). 周 代刑書名。《左傳·文公十八年》:“有常無赦,在《九刑》不忘。”《左傳·昭公六年》:“ 周 有亂政而作《九刑》。” 杜預 注:“ 周 之衰,亦為刑書,謂之《九刑》。”
(2).古代的九種刑罰。《漢書·刑法志》:“ 周 有亂政而作九刑。” 顔師古 注引 韋昭 曰:“謂正刑五,及流、贖、鞭、撲也。”五正刑,即墨、劓、剕、宮、大辟。按,《周禮·秋官·司刑》“掌五刑之灋” 賈公彥 疏:“九刑者, 鄭 注《堯典》雲:正刑五,加之流、宥、鞭樸、贖刑。”與此略異。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刑的解釋 刑 í 對犯罪的處罰:刑罰。刑法。刑律。刑事。執刑。服刑。 特指對犯人的體罰:刑訊。受刑。刑具。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九刑是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的重要概念,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九刑既指西周時期的刑書名稱,也指九種刑罰的統稱。
二、具體解釋
-
作為刑書
九刑是西周成文法典的總稱,共分9篇,主要針對社會動蕩時期的“亂政”而制定。《左傳》記載“周有亂政而作九刑”,表明其具有法典性質。
-
作為刑罰種類
九刑包含以下九種刑罰(以高權威性來源為準):
- 正刑五:墨(刺字)、劓(割鼻)、剕(斷足)、宮(去勢)、大辟(死刑)
- 附加刑四:流(流放)、贖(財物抵罪)、鞭(鞭打)、撲(杖擊)
(注:部分低權威性網頁提到的“剁、砍”等描述不準确,應以《漢書》韋昭注為準)
三、曆史演變
- 起源:在商代“五刑”基礎上,西周增加流、贖、鞭、撲四種刑罰,形成九刑。
- 功能:既用于嚴懲重罪,也通過贖刑等制度體現刑罰的靈活性。
四、現代引申
現多比喻極其嚴厲的懲罰,強調法律或道德約束的嚴格性,例如:“觸犯底線将面臨九刑般的後果”。
提示:不同文獻對九刑的具體刑名存在細微差異,建議參考《漢書·刑法志》《周禮》等權威史籍獲取更完整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刑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古代中國的一種刑罰,常常被用來指代多種不同的酷刑。下面是關于九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語的簡要說明。
九刑的拆分部首是“刂”和“行”,總計7個筆畫組成。來源于古代中國法律系統中的九種刑罰,這些刑罰包括剁手、剮、淩遲、腰斬、斬首、打大杖、打小杖、打闆子、打耳光等。這些刑罰都被認為是殘忍而嚴酷的,用來懲罰犯罪和威懾他人。
九刑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類似,隻是形狀稍有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九刑的形狀可能會略有變化,但整體上仍保持了“刂”和“行”的結構。
這是一個關于九刑的例句:在古代中國,犯下嚴重罪行的人可能會遭受九刑中的其中一種或多種。
與九刑相關的詞語包括酷刑、肉刑、杖刑、刑罰等。這些詞語都指代了與九刑類似的嚴厲懲罰。
目前,九刑已被廢止,它隻存在于曆史記載中,提醒人們珍惜和維護現代法治制度的進步和成果。
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