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刑的意思、九刑的詳細解釋
九刑的解釋
(1). 周 代刑書名。《左傳·文公十八年》:“有常無赦,在《九刑》不忘。”《左傳·昭公六年》:“ 周 有亂政而作《九刑》。” 杜預 注:“ 周 之衰,亦為刑書,謂之《九刑》。”
(2).古代的九種刑罰。《漢書·刑法志》:“ 周 有亂政而作九刑。” 顔師古 注引 韋昭 曰:“謂正刑五,及流、贖、鞭、撲也。”五正刑,即墨、劓、剕、宮、大辟。按,《周禮·秋官·司刑》“掌五刑之灋” 賈公彥 疏:“九刑者, 鄭 注《堯典》雲:正刑五,加之流、宥、鞭樸、贖刑。”與此略異。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刑的解釋 刑 í 對犯罪的處罰:刑罰。刑法。刑律。刑事。執刑。服刑。 特指對犯人的體罰:刑訊。受刑。刑具。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九刑”是中國古代西周時期的重要法律形式,特指西周時期實行的九種刑罰的總稱。它不僅是當時刑罰體系的概括,也常被用來代指西周的法律制度本身。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一、核心含義
“九刑”指西周時期确立并實施的九種主要刑罰類别。其具體内容在不同古籍中略有差異,但主流觀點依據《左傳》、《漢書》等記載,認為主要包括以下九種:
- 墨刑 (黥刑): 在犯人面部或額頭上刺字并染墨,作為永久性恥辱标記。
- 劓刑: 割掉犯人的鼻子。
- 剕刑 (刖刑/膑刑): 砍掉犯人的腳或削去膝蓋骨(膑刑是剕刑的一種)。
- 宮刑 (腐刑/淫刑): 破壞犯人生殖功能的刑罰,男為去勢,女為幽閉。
- 大辟: 死刑的總稱,執行方式多樣(如斬、絞、焚、車裂等)。
- 流刑: 将犯人放逐到邊遠地區。
- 贖刑: 允許犯人用財物(如銅)抵免應受的刑罰。
- 鞭刑: 用鞭子抽打犯人。
- 撲刑: 用戒尺(或類似教鞭)責打犯人(主要用于教育或輕微懲戒)。
二、曆史淵源與記載
- 起源: 傳統認為“九刑”是在西周初年,周穆王命呂侯(或稱甫侯)制定《呂刑》之前就已存在的基本刑罰體系。它可能是在繼承夏商刑罰制度基礎上,結合周初統治需要(如周公“制禮作樂”的背景下)加以系統化、規範化而成。
- 主要文獻依據:
- 《左傳·昭公六年》: “周有亂政,而作《九刑》。” 這是關于“九刑”存在的最早、最明确的記載,說明它是西周應對社會動亂而制定的法律。
- 《逸周書·嘗麥解》: 記載了周成王時曾提到“正刑書”及“刑書九篇”,後世常将此“九篇”與“九刑”聯繫起來。
- 《漢書·刑法志》: 在追述周代刑罰時提到“五刑”之外還有“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這些加上“五刑”(墨、劓、剕、宮、大辟)共同構成了九種刑罰方式。這是後世對“九刑”内容最普遍接受的解釋來源。
三、意義與影響
- 刑罰體系的代表: “九刑”是西周刑罰制度的核心和代名詞,标志着中國古代刑罰制度在周代已發展得較為完備和系統化。
- 禮刑結合: 其制定與實施體現了西周“明德慎罰”、“禮刑并用”的法制思想。雖然刑罰殘酷,但也包含贖刑等相對寬緩的制度,并強調刑罰的教化作用(如撲刑用于教育)。
- 後世影響: “九刑”所确立的刑罰種類(尤其是前五種的“五刑”)構成了後世封建法典(如《唐律疏議》、《大明律》、《大清律例》)中刑罰體系的基礎框架,影響深遠。
- 法律形式的象征: “作九刑”本身也代表了西周成文法的制定活動,是中華法系早期成文法發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九刑”是西周法律制度的基石,指當時法定的九種主要刑罰類别。它源于西周初年,旨在維護統治秩序,其内容以墨、劓、剕、宮、大辟五刑為主幹,輔以流、贖、鞭、撲四刑,共同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刑罰體系,深刻影響了後世中國法制的發展。其存在主要記載于《左傳》、《漢書》等權威曆史文獻中。
網絡擴展解釋
九刑是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的重要概念,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九刑既指西周時期的刑書名稱,也指九種刑罰的統稱。
二、具體解釋
-
作為刑書
九刑是西周成文法典的總稱,共分9篇,主要針對社會動蕩時期的“亂政”而制定。《左傳》記載“周有亂政而作九刑”,表明其具有法典性質。
-
作為刑罰種類
九刑包含以下九種刑罰(以高權威性來源為準):
- 正刑五:墨(刺字)、劓(割鼻)、剕(斷足)、宮(去勢)、大辟(死刑)
- 附加刑四:流(流放)、贖(財物抵罪)、鞭(鞭打)、撲(杖擊)
(注:部分低權威性網頁提到的“剁、砍”等描述不準确,應以《漢書》韋昭注為準)
三、曆史演變
- 起源:在商代“五刑”基礎上,西周增加流、贖、鞭、撲四種刑罰,形成九刑。
- 功能:既用于嚴懲重罪,也通過贖刑等制度體現刑罰的靈活性。
四、現代引申
現多比喻極其嚴厲的懲罰,強調法律或道德約束的嚴格性,例如:“觸犯底線将面臨九刑般的後果”。
提示:不同文獻對九刑的具體刑名存在細微差異,建議參考《漢書·刑法志》《周禮》等權威史籍獲取更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鼇戴白報百疊撥落伯桃不知好歹詞庫叢植催花雨打關節締生短轅車法紀房廊反籍範型髴髻風和日美工人周刊鬼吹桂樽河内皇綱華平護作嫁雞隨雞降誕江門市箭水奸為鸠槃荼犒赉口頰憐宥領事留心摟溝子淪壞冥機你敦襻膊偏岸平露平屋求瘼诠解儒家經書守兼收貯書帽台城題缺吐言岏巑微渦無移時香火因緣詳審嚣浮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