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啼哭呼叫。 清 冯桂芬 《上海纪事》卷四:“民固已兇惧,及是讹言,贼至则皆走,嗁号彻数里。”
嗁号(tí há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雅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高声啼哭、放声哀号,多用于描述悲痛或呼救时的强烈情感表达。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解析其释义与用法:
啼哭哀号
指人因极度悲伤、痛苦或恐惧而发出的痛哭声。
例:《汉书·王莽传》载“嗁号告天”,即指百姓向天哭诉冤苦。
呼救呐喊
在紧急情境下发出的求救呼喊,带有急切与惊恐的情绪。
例:《聊斋志异·蛇癖》中“闻嗁号声甚急”,描述呼救场景。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嗁”为“啼”的古字,与“号”连用表“啼哭呼号”㈠。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3卷,第533页。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注“嗁”为“啼”之异体,本义即“号也”,强调发声之哀切㈡。
来源:中华书局影印本,2013年,第57页。
《汉书·王莽传》
“父子夫妇,相与嗁号于市。”
——描绘百姓在街头悲泣控诉的惨状,凸显社会动荡下的民生疾苦㈢。
《聊斋志异·蛇癖》
“忽闻邻妇嗁号声。”
——以“嗁号”渲染突发危机中的惊恐氛围,增强叙事张力㈣。
参考来源标注
㈠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㈡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中华书局, 2013.
㈢ 班固.《汉书》. 中华书局, 1962.
㈣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嗁号”一词中的“嗁”是“啼”的异体字,因此“嗁号”等同于“啼号”,意思是大声哭泣、哀号。具体解释如下:
字义拆分
组合释义
使用场景
注意:若具体语境涉及方言或特殊用法,建议结合上下文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进一步确认。
安居乐业败色颁冰宝舟别书出众刺詈慈温雕落对流层风霆浮香贯射寒浞鸿涬交零金槌浄室计日巨幅拘拳酷似窟薮灵泽没把臂美士磨钝末梢暖坐抛物面镜彭蜞品骨乾都起本器乐轻财重义倾耳注目秦艳囚笼齐味曲赞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桑户丧主申定剩肯身善誓章嘶啸诵烈堂花梯取妥安讬慕刓钝绾手五人冢相似鲜伶伶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