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酒瓿的意思、酒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酒瓿的解釋

小酒甕。 清 曹寅 《送汪度若朱林修歸金陵》詩:“ 青溪 歸客白沙船,酒瓿書囊枕藉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酒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特征的複合詞,由"酒"和"瓿"兩個語素構成。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瓿"讀作bù,本義指古代盛酒漿或醬類的小甕,其形制口圓、腹深、圈足,多由陶土燒制而成。該器物在《說文解字》中被歸入"瓦部",許慎釋義為"小缶也",段玉裁注補充說明其容量"容一鬥四升"。

從器物功能演變來看,《周禮·天官·酒正》鄭玄注提及"瓿"常與"罍"并稱,但規格較罍為小,屬于宴飲場合的常用酒器。漢代典籍《漢書·揚雄傳》中"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的記載,側面印證了瓿作為日常酒器的普及性。

在詞義引申層面,《康熙字典》指出"瓿"可代指盛裝液體的容器統稱,因此"酒瓿"特指專用于貯酒的器皿。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創作或考古論述,如《殷周青銅器通論》将商代青銅瓿分為圓體和橢圓體兩類,并詳述其紋飾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酒瓿”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詞彙,由“酒”和“瓿”組成:

  1. 字義解析

    • 瓿(bù):指古代一種小型的陶制或青銅容器,圓腹、有蓋,多用于盛放酒、醬等液體或調味品。其材質早期多為陶器,商周時期出現青銅材質。
    • 酒瓿:即專用于盛酒的瓿,屬于古代酒器的一種。
  2. 曆史背景
    瓿在商代至戰國時期較為常見,尤其是青銅瓿多用于祭祀或禮儀場合。其形制通常為短頸、鼓腹、圈足,部分帶有紋飾(如獸面紋),與“罍”“尊”等大型酒器相比更小巧。

  3. 文獻例證
    漢代《說文解字》中記載:“瓿,小缶也。”《漢書·揚雄傳》曾以“醬瓿”比喻無用之物,可見其日常用途。

  4. 相關器物對比
    與“罍”(大型盛酒器)、“壺”(長頸提梁)、“缶”(更簡陋的陶器)等相比,瓿更注重密封性,適合短期貯存酒類。

由于該詞現代已極少使用,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形制或考古實例,建議參考商周青銅器圖錄或《說文解字注》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泰語系搬枒襃慰别寝不庭不職彩索場院稱願炊瓊爇桂代籤倒插打殺動畫影片督策紛飛風風韻韻鋒氣風饕風閘凫飛關親國色天姿暠皓河同水密鹘打雁蹇犯兼覽博照堅直驕伉戒路九草九故十親積雪囊螢稘月快餐苦經冷嗖嗖良娣靈溪明發念佛逆斥攀接潛居青瑤溶溶脈脈襦袴謡上工桃拔特起跳灰驢挑挑剔剔同聲同氣退屈拖男帶女托運費溫言無忓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