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婦女塗抹脂粉,整容打扮。 宋 李颀 《古今詩話》:“ 徐仲雅 李九臯 俱善詩。 徐 詩富豔, 李 多用事。 李 謂 徐 曰:‘公詩如美女善調脂弄粉。’ 徐 曰:‘公詩乃鬻冥器者,乃垜疊死人耳。’”《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這‘兒女英雄’四個字,如今世上人,大半把他看成兩種人,兩樁事,誤把些使氣角力好勇鬭狠的認作英雄,又把些調脂弄粉斷袖餘桃的認作兒女。”
(2).喻指詩文的富麗香豔。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詞曲》:“至如《王粲登樓》第二折,摹寫覊懷壯志,語多慷慨,而氣亦爽烈。至後《堯民歌》《十二月》托物寓意,尤為妙絶,是豈作調脂弄粉語者可得窺其堂廡哉。”
“調脂弄粉”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例如,元代文人評價某作品時寫道:“托物寓意,尤為妙絕,是豈作調脂弄粉語者可得窺其堂庑哉?”(《堯民歌·十二月》評注),此處即用該成語批評浮華文風。
《調脂弄粉》是一個常用于形容女性打扮化妝的俗語。它表示女性妝容精緻細膩,面部油脂調節得當,妝容看起來粉嫩柔和。
根據《康熙字典》,《調脂弄粉》的拆分部首是“彡”和“⺮”,它們分别位于左右兩側。《調脂弄粉》的總筆畫數是12。
《調脂弄粉》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作品《西遊記》中。在小說中,女主角娘娘乃是化身自脂粉,因此被形容為“調脂弄粉”。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開始泛指女性巧妙地化妝打扮。
《調脂弄粉》的繁體字寫作「調脂弄粉」。
在古時候,「調」旁的部首為「宀」,「粉」旁的部首為「米」,字形略有不同。調和脂粉的意思仍然一樣,但是寫法不同于現代。
1. 她化了一妝,臉上的妝容真是調脂弄粉,非常精緻。
2. 這位女演員不需要太多的化妝,她天生就是個調脂弄粉的美人。
調整、脂肪、弄影、粉刺。
妝容精緻、妝飾嬌嫩、妝扮美麗。
素面朝天、樸素自然、無妝之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