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ountant] 舊時負責財務工作的人
“司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指舊時負責管理財務、記錄賬目的人員,主要職責包括銀錢收支的記錄與核對。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企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
詞源與演變
該詞由“司”(掌管)和“賬”(財物記錄)組成,最初用于描述古代官府中專職財務管理的職位,後逐漸泛化為對財務人員的統稱。部分文獻中亦寫作“司帳”,兩者含義相同。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需要精确管理財務的場合,例如:“公司賬目由專業司賬核對”。曆史上也有實際用例,如陶成章《浙案紀略》中提到的“趙洪富為司賬”。
近義詞與關聯詞
常見近義詞包括“會計”“管賬”等。現代更傾向于使用“財務主管”“出納”等職稱。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浙案紀略》等文獻。
司賬(sī zhàng)一詞,起源于漢字,是指負責管理和記錄賬務的人,也可以指負責核對賬目的機構或部門。
拆分部首和筆畫:司(又稱“土”)是這個詞的部首,具體拆分方法是先寫一橫(一)再加一個豎(丨),共兩筆;賬(又稱“示”)的拆分方法是先寫一橫(一)再加一個撇(丿),最後再加一個豎(丨),共三筆。
來源:司賬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的商業交易中,隨着中國社會的發展,司賬的職責逐漸擴大,不僅限于商業領域,也包括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各個領域的賬務管理。
繁體:司賬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司賬的寫法有一定的變化,常見的古代寫法是「司帳」。
例句:我們公司聘請了一位專門負責司賬的會計師。
組詞:司賬簿、司賬工作、司賬人員、司賬部門
近義詞:會計、出納
反義詞:花錢、借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