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談的意思、清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談的解釋

[idle talk] 本指魏晉間一些士大夫崇尚虛無,不務實際,空談哲理,後世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

清談誤國

詳細解釋

亦作“ 清譚 ”。1.清雅的談論。 漢 劉桢 《贈五官中郎将》詩之二:“清談同日夕,情盼叙憂勤。”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尋封阆州》詩:“清談慰老夫,開卷得佳句。” 前蜀 韋莊 《寄從兄遵》詩:“不将高卧邀 劉主 ,自吐清談護 漢 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尹文端公》:“公清談幹雲,而尤長奏對。”

(2).猶清議。談論的内容以對人物、時事的批評為主。《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靖 雖年逾七十,愛樂人物,誘納後進,清談不倦。”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俗間有戲婦之法……然民間行之日久,莫覺其非,或清談所不能禁,非峻刑不能止也。”《梁書·沉約傳》:“自負高才,昧於榮利,乘時藉世,頗累清談。”

(3).謂 魏 晉 時期崇尚 老 莊 ,空談玄理的風氣。亦稱玄談。清談重心集中在有無、本末之辨。始于 三國 魏 何晏 、 夏侯玄 、 王弼 等,至 晉 王衍 輩而益盛,延及 齊 梁 不衰。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長思書》:“幸有 袁生 ,時步玉趾,樵蘇不爨,清談而已。”《晉書·隱逸傳·魯褒》:“京邑衣冠,疲勞講肄;厭聞清談,對之睡寐。” 宋 王安石 《謝安》詩:“ 謝公 才業自超羣,誤長清談助世紛。”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 魏 晉 清譚之士林, 東漢 禮教節義之士林也。” 魯迅 《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東晉 以後,不做文章而流為清談,由《世說新語》一書裡可以看到。”

(4).後世亦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迄今專以八股六韻,徒事清談,抛離實事。” 沙汀 《憶邵荃麟同志》:“有人曾妄言 荃麟同志 喜歡‘清談’。不!盡管我們談話不少,他卻從未說過空話。”

(5).泛指一般閑談。 清 沉濤 《<瑟榭叢談>自序》:“或爨蘇清談,閒話風土。” 王闿運 《<桂陽州志>序》:“諸 桂陽 方外神怪清譚之資,不可闕也。” 沙汀 《困獸記》十一:“這裡主要的消遣是清談。内容無所不包,上到國家大事,下至某節街上忽然發現了一匹老鼠的殘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清談”是一個具有曆史演變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起源

  1. 魏晉時期的清談
    清談最初指魏晉時期士大夫階層崇尚老莊哲學、空談玄理的文化現象。這種活動以探讨人生、社會、宇宙哲理為核心,注重修辭與辯論技巧,是當時貴族知識分子的重要學術社交方式。

  2. 核心内容
    圍繞玄學問題展開,如“有無”“本末”之辨,代表人物包括何晏、夏侯玄、王弼等,至晉代王衍時達到鼎盛。


二、形式與特點

  1. 高雅性與思辨性
    早期清談被視為清新高雅的言論,強調文化修養和哲學思辨,内容涉及倫理學、美學等非功利領域。

  2. 脫離實際
    後期逐漸演變為不切實際的空談,士大夫沉迷抽象哲理讨論,忽視現實政務,故有“清談誤國”的批評。


三、曆史評價與演變

  1. 正面意義
    在文化史上,清談推動了玄學發展,促進了思辨哲學的深化,成為六朝名士的象征之一。

  2. 負面批判
    後世多強調其消極影響,如《查字典》指出其“不切實務”,《漢典》稱其“空談誤國”。

  3. 詞義泛化
    現代語境中,“清談”可泛指脫離實際的讨論,例如“二三知己清談終日”。


四、示例與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清談的哲學内涵或曆史案例,可參考、的學術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清談的意思

清談是指進行高尚、深入的思想交流和讨論的活動。在清談中,人們常常會探讨哲學、文學、藝術和其他重要的人生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清談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氵”和“言”。其中,“氵”是“水”的意思,表示清澈明亮;“言”表示語言、言辭。

根據《康熙字典》,清談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和繁體

《清談》一詞最早出現在晚明時期的《後村集》中。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引用并廣泛流傳。

在繁體中,清談的寫法為「清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書法中的清談寫法比較特殊,常采用隸書風格。示例:[㑹]。

例句

1. 我們在咖啡館裡展開了一場激動人心的清談,讨論了現代藝術的發展。

2. 他以清談的方式探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組詞

清談室、清談會、清談風格、清談好友、清談者。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深談、哲理交流、高雅對話。

反義詞:閑聊、庸俗對談、瑣碎交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