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atter and disappear;dissipate] 消失;離散;消除
朝陽使夜霧消散了
消失;離散;消除。《韓非子·解老》:“唯夫與天地之剖判也具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漢書·李尋傳》:“誅放佞人,防絶萌芽,以盪滌濁濊,消散積惡,毋使得成禍亂。” 唐 戴叔倫 《柳花歌送客往桂陽》:“定知别後消散盡,卻憶今朝傷旅魂。”《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其夫聽罷,纔把一天疑心,盡多消散。” 巴金 《電椅》二:“七年來的希望都消散了。”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二章:“戰士們呼吸着早晨濕潤的空氣,消散了一夜行軍的疲勞。”
“消散”是一個動詞,指物質或抽象事物逐漸消失、離散或消除的過程。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物理現象的消失
指煙霧、氣味、雲層等具體物質逐漸散開或消失。例如:
“濃煙消散了”;
“霧漸漸消散了”。
并列式構詞
由“消”和“散”兩個同義語素并列組成,強調“逐漸消失”的動态過程。
情感或記憶的淡忘
可比喻情緒、記憶等逐漸淡化,如:
“時間可以消散傷痛”;
“愁雲消散”(形容負面情緒消退)。
消除負面狀态
用于描述疲勞、疑慮等抽象事物的解除,例如:
“疲勞完全消散”;
古籍《二刻拍案驚奇》中“疑心盡多消散”。
該詞既可用于自然現象(如霧氣消散),也可描述抽象概念(如疑慮消散),強調漸進式消失的過程。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查閱等來源。
《消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逐漸消失或消失無蹤迹。
它的拆分部首是“氵”和“散”,其中“氵”是“水”的意思,表示液體,而“散”是一個獨立的字,表示分散、散開。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直觀,它由“水”和“散”這兩個字合并而成,形象地描述了物體逐漸分散至不可追蹤、消失的過程。
在繁體字中,“消散”保持了同樣的意思,依然由“水”和“散”兩個字組合而成。
古時候,“消散”這個詞的寫法并未發生重大變化,依然由“水”和“散”兩個字組成,字形也基本相同。
這是一些關于“消散”的例句:
1. 汽車的尾氣在大氣中逐漸消散。
2. 她的笑容在他的腦海中漸漸消散。
3. 火焰熄滅後,煙霧很快地消散了。
組詞:消失、散去、消散、消解。
近義詞:散去、消化、漩渦。
反義詞:聚集、形成、凝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