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偃卧如龍形的老梅樹。 宋 範成大 《梅譜》:“去 成都 二十裡,有卧梅,偃蹇十餘丈,相傳 唐 物也,謂之梅龍。” 宋 陸遊 《大醉梅花下走筆賦此》詩:“終當騎梅龍,海上看春色。”自注:“梅龍,蓋 蜀 苑中故物也。”
“梅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進行解釋:
植物形态描述
指偃卧如龍形的古老梅樹,多見于古籍記載。宋代範成大在《梅譜》中記載成都附近有唐代遺留的卧梅“梅龍”,陸遊詩句“終當騎梅龍,海上看春色”也以此形容古梅的虬曲姿态。
地理名稱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下轄的“梅龍街道”,2007年由原梅龍鎮調整而來,現轄12個行政村,總面積108平方公裡。
英文名音譯
Maylone作為英文名音譯為“梅龍”,寓意為“獨一無二的存在”,但此用法屬于音譯範疇,與中文原詞無直接關聯。
其他特殊用法
在曆史文獻中,“梅龍”偶爾用于人名或特定事件名稱,如元代起義軍首領梅龍參與抗元活動;現代也有媒體從業者以此為名。
需注意:部分網絡資料中将“梅龍”解釋為形容才華橫溢的成語,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衍生義或誤傳。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采用前兩種解釋。
梅龍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和“龍”。其中,“木”是指“木材”或“樹木”,而“龍”則代表了中國文化中的神獸。梅龍這個詞的筆畫數目為14筆。
梅龍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是很明确,但在傳說中,梅龍被形容為生活在山嶺中的一種神奇生物。它被認為擁有特殊的力量和智慧,被用來象征勇氣和堅韌不拔。
在繁體字中,梅龍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改變。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梅龍的形狀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漢字的演變,古代文字的形态和結構可能與現代不完全一緻。然而,我們對梅龍的古代寫法了解有限,無法給出确切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使用梅龍一詞的例句:
1. 他的勇氣如梅龍般堅毅。
2.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充滿了梅龍的智慧。
梅龍這個詞并沒有固定的組詞方式,因此我們無法提供相關的組詞。同樣地,由于梅龍這個詞本身的神秘性,它的近義詞和反義詞也難以确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