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懷冤枉,身受委屈。
“銜寃負屈”是“銜冤負屈”的異體寫法,二者含義相同,指蒙受冤屈卻無法申訴的境況。該成語屬于聯合式結構,含強烈的情感色彩,常見于文學及口語表達。
注音與字形
“銜”讀作xián,意為“含、懷”;“冤”為yuān,指“冤屈、不白之冤”;“負”讀fù,表“承受、背負”;“屈”為qū,指“委屈、冤枉”。其中“寃”為“冤”的異體字,現代漢語以“冤”為規範用字。
語義解析
《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心懷冤屈而未得伸張”,強調受屈者長期壓抑的心理狀态。例如《宋史·楊昭儉傳》載“銜冤負屈者,雖細事必面奏”,體現古代司法情境中對冤案的關注。元代雜劇《潇湘雨》第四折“這等銜冤負屈”則通過人物台詞強化了悲憤情緒。
語境運用
現代多用于兩類場景:
語言演變
據《成語源流大辭典》考證,該成語始見于宋元時期,明清話本小說使用頻率顯著增加。其近義表達包括“含冤莫白”“沉冤莫雪”,反義則為“平反昭雪”“真相大白”。
權威參考
“銜寃負屈”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xián yuān fù qū,其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指心懷冤枉,身受委屈,形容人蒙受不白之冤卻無處申訴的狀态。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表達,描述人物因遭受不公而壓抑的心理狀态。例如:
“他一生銜寃負屈,至死未能昭雪。”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的表述為“含冤負屈”或“蒙冤受屈”。若需更完整的近義詞組或用法,可參考詞典工具。
白鼠鮑魚之肆比長崇盛鄧通錢鼎富東顧飛蓋蜚梁負媿剛兵歌場共同訴訟浩博橫僿不文和說桓表歡賞花乳活人降幅機榻居心不良抗旱狂昏連珠寨鹩哥遼蔓利見輪台诏埋堙名諱迷稀内容與形式拼盤疲軟貔貅鉗擊峭潔喬松之壽竊命柔娥三龜善撲營燒槽聖統濕薄首身分離霜苞樞秘寺寝條案同隊土壤母質晚鐘緼韍吾生相命像似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