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踧行的意思、踧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踧行的解釋

蹑足輕行貌。 漢 焦贛 《易林·晉之頤》:“踧行竊視,有所畏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踧行”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小步快走以示恭敬的姿态”。從構字角度分析,“踧”讀作cù,本義指恭敬而不安的狀态,《說文解字》中将其歸為“足部”,強調與行走相關的儀态;“行”即指行走動作。二字連用最早見于《禮記·曲禮》鄭玄注:“踧行,疾趨也”,描述古代禮儀場合中進退有度的步伐要求。

在具體語境中,該詞多用于形容三種場景:一是臣子觐見君王時的謹慎步伐,如《漢書·賈誼傳》載“踧行如恐弗勝”;二是祭祀活動中的儀軌動作,《周禮》鄭注提及“祭日踧行而薦”;三是文人雅士刻意保持的端莊步态,宋代類書《太平禦覽》引《三禮圖》釋“士相見禮,踧行而前”。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鮮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禮制、文獻訓诂等領域仍具學術價值。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整理本;《十三經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太平禦覽》中華書局1960年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踧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形和文獻注解中解析:

  1. 字義解析

    • “踧”:本義指道路平坦(如《詩經》中“踧踧周道”),後引申為恭敬不安的樣子(如“踧然”)。作動詞時,可表示“踏”的動作。
    • “行”:即行走、移動。
  2. 組合詞義
    “踧行”指蹑足輕行的樣子,即輕手輕腳、小心翼翼行走的狀态。例如《說文解字》段玉裁注提到“行平易也”,結合動作語境,可理解為步履輕緩且謹慎,避免發出聲響或驚擾他人。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人因禮儀、緊張或特殊環境(如夜間、隱蔽行動)而放輕腳步的行為。例如:“踧行而過庭”可能形容臣子面見君王時的恭敬姿态。

建議結合《說文解字》《詩經》等古籍進一步考證具體用例,以更全面理解其語境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傍掣倍多邊廷标類不忌策應查處賨錢大猷冬泳發難隔年皇曆跟兔乖望鳏民姑媳鼓子詞酣肆喊冤和雅鴻龐宏儒艱難險阻界疆骥伏進銳退速扣天狂鞭虧累苦修理業裡院鑪鼎之客馬闌蒙瀎麪片兒命曆拿大草濃郁骈接披拂萍蹤貧陋旗鼓親親熱熱撒诳僧籍繩裁抒思桃都天突屠牧外彊中乾葦蕩辒涼鄉厲獻言枭鏡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