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謹敬,敬慎。《後漢書·樊宏傳》:“其後 楚 事發覺,帝追念 鯈 謹恪,又聞其止 鮪 婚事,故其諸子得不坐焉。”《世無匹》第六回:“你也做過官兒,居鄉便該謹恪,怎不守法度,兜攬説情,招搖生事?”
“謹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用于形容莊重、守禮的品德。
“謹恪”是融合“謹慎”與“恭敬”的複合詞,常用于古代對個人品行的評價,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義色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等典籍原文。
《謹恪》是一詞常用來形容人的态度或行為,表示對待事務或他人非常謹慎、恪守規矩。這個詞常用于形容人的正直、莊重和守禮,通常用來表揚一個人的品德和修養。
《謹恪》這個詞包含了謹和恪兩個部分。其中,謹的部首是讠,恪的部首是心。謹恪合并成一個詞,共計15個筆畫。
《謹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在古代被用來形容人們對待事務和他人的認真态度和行為,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繁體字中,謹恪的寫法為「謹慊」。
在古代,在繁體字未流行的時期,謹恪的寫法有所不同。謹曾被寫作「矜」,而恪則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課」,另一種是「稽」。這些不同的寫法都是在古代中國的文獻和銘碑中可以找到的。
1. 他對待工作非常謹恪,從不馬虎。
2. 她在學習上謹恪認真,從不偷懶。
3. 這個孩子年紀雖小,卻十分謹恪,受到老師和同學的一緻贊譽。
謹恪的一些相關詞語包括:
- 謹慎:指一個人處理事務時小心謹慎、不魯莽。
- 恪守:指一個人堅持遵守規定、信守承諾。
- 虛心:指一個人對待事物和他人保持謙卑、平和的态度。
- 粗心:謹恪的反義詞,指一個人在處理事務或與他人相處時粗心大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