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謹恪的意思、謹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謹恪的解釋

猶謹敬,敬慎。《後漢書·樊宏傳》:“其後 楚 事發覺,帝追念 鯈 謹恪,又聞其止 鮪 婚事,故其諸子得不坐焉。”《世無匹》第六回:“你也做過官兒,居鄉便該謹恪,怎不守法度,兜攬説情,招搖生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謹恪”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謹”和“恪”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為恭敬而謹慎,多用于形容态度、行為或品性,常見于書面語或較正式的語境中。

詳細釋義:

  1. 字義拆解與合成:

    • 謹 (jǐn): 本義指慎重、小心,引申為恭敬、鄭重。強調在言語、行為上保持審慎、嚴肅的态度,避免輕率或疏忽。《說文解字》釋為“慎也”。
    • 恪 (kè): 本義指恭敬、謹慎、恭謹。強調發自内心的敬重和嚴肅認真的态度。《爾雅·釋诂》釋為“敬也”。“恪”在古代常通“愙”,亦表恭敬義。
    • 合成義: “謹”與“恪”意義相近,均有恭敬、謹慎之意。二者合成“謹恪”,其含義并非簡單相加,而是強化了恭敬與謹慎并重的狀态,形容人态度極為恭敬、言行極為謹慎,一絲不苟。
  2. 核心含義:

    • 恭敬謹慎: 這是“謹恪”最核心、最常用的意思。形容人在待人接物、履行職責或處理事務時,内心充滿敬意,态度莊重嚴肅,同時行為上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怠慢或疏忽。
    • 謙遜守禮: 蘊含謙遜、遵守禮法的意味。持謹恪态度的人往往表現出對他人、對規則、對職責的尊重和順從。
  3. 用法與語境:

    • 形容人的态度、品性: 如“為人謹恪”、“性情謹恪”。
    • 形容行為、作風: 如“行事謹恪”、“供職謹恪”。
    • 形容言語: 如“言辭謹恪”(較少單獨使用,多融入整體态度描述)。
    • 書面語色彩: “謹恪”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帶有較濃的書面語色彩和一定的古雅意味,常見于曆史文獻、人物評述、正式文書或仿古語境中。
  4. 古籍例證(體現權威性):

    • 《明史·列傳》: 常可見到對官員品行的評價,如“某某性謹恪”、“居官謹恪”。例如,《明史·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中評價金純:“純在刑部,雖無他建白,然謹恪自守。” 意指金純在刑部任職期間,雖然沒有特别的建樹,但能恭敬謹慎地持守本分。
    • 古代奏章、文書: 臣子向皇帝進言或描述同僚時,常用“謹恪”來形容其忠誠、恭敬、謹慎的為官态度。
  5. 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謹恪”一詞的使用場景相對有限,多見于:

    • 對曆史人物或傳統美德的描述中。
    • 某些正式或仿古的書面表達中,如紀念文章、特定場合的緻辭等。
    • 作為個人修養或職業道德的一種期許(雖不常用此詞直接表達,但内涵相近)。

“謹恪”意指恭敬而謹慎,強調内心充滿敬意,外在行為莊重、小心、一絲不苟。它常用于形容人的态度、品性或作風,具有書面語色彩和一定的古雅意味,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推崇的一種為人處世的美德。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大型辭書及包含該詞用例的經典史籍(如《明史》)。

網絡擴展解釋

“謹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古代典籍:
    • 《後漢書·樊宏傳》提到“帝追念鯈謹恪”,指君主贊賞臣子的恭謹品行。
    • 清代小說《世無匹》批評官員“居鄉不謹恪”,強調退隱後仍需遵守法度。
  2. 詩詞例證:
    • 清代玄烨的詩句“謙和不恃勳臣貴,謹恪能承寵眷長”,體現謙遜與恭謹并重的品質。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用于形容莊重、守禮的品德。

“謹恪”是融合“謹慎”與“恭敬”的複合詞,常用于古代對個人品行的評價,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義色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蚫螺酥邊堡不屈不撓曹溪愁腸窗扉初晨楮冠村拳達稱呆答孩得時典辭電子層肥漢風媚鈎剪鬼魋恒弊黃金台謊喬厮話箱谏書交酬角鐵戒轄記籍盡付東流經霜趷梯趷誇人昆駼靈域林芿六簙柳眉星眼旅帆秘丘幕覆内倉攀光丕地啓伐泉瀑驅迫善攝設弧審稽時裝店绶帶收容所隼旟帑藏桐音投醫烏樏鹹杬子霄壤之别小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