誖德的意思、誖德的詳細解釋
誖德的解釋
違反道德。《漢書·元後傳》:“此誖德之臣也,罪當誅!” 顔師古 注:“誖,乖也。”
詞語分解
- 誖的解釋 誖 è 古同“悖”。 誖 ó 古同“悖”。 筆畫數:; 部首:言; 筆順編號: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誖德”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bèi dé,其核心含義為違反道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構成
- 誖:通“悖”(bèi),意為違背、違反。
- 德:指道德、品行,特指符合社會規範的善行或準則。
組合後,“誖德”即指行為或思想與道德準則相悖。
-
引證與用法
根據文獻記載,“誖德”多用于描述違背倫理綱常的行為。例如《漢書·燕剌王劉旦傳》中“毋作怨,毋作棐德”(“棐”通“非”,與“誖”類似,均含否定道德之意),可輔助理解其語境。
-
對比詞彙
- 褒德(bāo dé):頌揚德行,與“誖德”形成反義。
- 阃德(kǔn dé):特指婦女的德行,強調性别化道德範疇。
使用建議
- 語境: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漢語中較少見。
- 注意:需與形近詞(如“悖德”)區分,後者更常見于現代用法,但含義相近。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誖德"這個詞的意思:
"誖德"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指敗壞品德、背離道德準則。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言",表示語言和言辭;第二個部分是"貝",表示貝殼,代表價值和道德。所以"誖德"可以理解為言辭不善、違背道德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言 (yan2) , 貝 (bei4)
- 筆畫數:言 (7畫) , 貝 (7畫)
來源和繁體字:
"誖"這個字在簡化字中已經不存在,隻有在繁體字中才能找到對應的字形。繁體字為 "褻",在結構和字形上與"誖"相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誖"這個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它的形狀更加複雜,結構更加繁瑣。不過,現代的繁體字 "褻" 已經取代了古代的寫法。
例句:
- 他的言辭褻狂,完全背離了道德準則。
- 褻華違背了傳統的審美觀念。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 組詞:誖言(說謊)、誖口(說氣話)
- 近義詞:褻話、玷辱
- 反義詞:德言、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