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俗的意思、遁俗的詳細解釋
遁俗的解釋
猶言逃避世俗。《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漢 王粲 《七釋》:“ 潛虛丈人 ,違世遁俗,恬淡清玄,渾沌淳樸。”《南史·謝弘微傳論》:“ 敬沖 出入三代,驟經遷革,遁俗之志,無聞貞固之道,居官之方,未免貨財之累。” 清 方履籛 《陸祁生宣南話舊圖序》:“徇名未甘,遁俗已晚。”
詞語分解
- 遁的解釋 遁 ù 逃避,躲閃:遁去。遁辭。遁世。遁北。 隱,消失:遁迹。遁隱。 逃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網絡擴展解釋
“遁俗”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ùn sú,注音為ㄉㄨㄣˋ ㄙㄨˊ,其核心含義是“逃避世俗”,常用于形容隱逸避世的生活态度。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出處
-
基本定義
指逃避世俗紛擾,追求超脫塵世的生活方式。這一概念多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對現實社會功名利祿的疏離。
-
古籍例證
- 漢代王粲《七釋》中提到:“潛虛丈人,違世遁俗,恬淡清玄,渾沌淳樸。”
- 《南史·謝弘微傳論》載:“遁俗之志,無聞貞固之道。”
- 清代方履籛的序文中也有“徇名未甘,遁俗已晚”的表述。
二、語境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避世、隱逸、超脫
- 反義詞:入世、隨俗、趨炎
四、擴展理解
“遁俗”不僅指物理上的隱居,更指向精神層面的超然。例如王粲筆下“潛虛丈人”的形象,既體現行為上的避世,又包含思想上的淡泊玄遠。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朝代的使用差異,可參考《藝文類聚》《南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遁俗》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遠離塵世的意思。現在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遁:辶(辵)部,4畫
- 俗:人(亻)部,9畫
來源:
《遁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和哲學思想。它表達了人們對于擺脫塵世紛擾、回歸真實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繁體:
《遁俗》的繁體字為「遁俗」,與簡體字書寫方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遁俗」的書寫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伴隨着時間的演變,字體形狀和結構有了一些微小的變化,但整體上仍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 他修行多年,終于能夠遁俗入山,過上了簡樸的生活。
- 這個隱士整天在山中遁俗,不問世事。
組詞:
與「遁俗」相關的組詞有:
- 遁入:指遠離塵世,隱居起來。
- 遁世:指離開現實社會,隱居或不問世事。
- 俗世:指塵世的繁華、瑣碎和喧嚣。
近義詞:
與「遁俗」同義的詞有:
- 遁去:指離開某個地方或狀态,回歸本真或追求更高的境界。
- 避世:指逃避世俗的麻煩和困擾,過上甯靜的生活。
反義詞:
與「遁俗」相反的詞有:
- 入世:指投身社會,關注世俗事務。
- 俗人:指生活在塵世,追求物質享受和社會地位的人。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再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