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皇的意思、大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皇的解釋

亦作“ 太皇 ”。 三國 吳 主 孫權 谥號 大皇帝 ,省稱 大皇 。《文選·陸機<吳趨行>》:“ 大皇 自 富春 ,矯手頓世羅。” 李善 注:“《吳志》曰: 孫權 字 仲謀 , 吳 富春 人也。薨,諡曰 大皇帝 。”

亦作“ 太皇 ”。天。《莊子·秋水》:“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 陸德明 釋文:“大皇,音泰。” 成玄英 疏:“大皇,天也。”《淮南子·精神訓》:“登太皇,馮太一。” 高誘 注:“大皇,天也。”《楚辭·惜誓》:“已矣哉!獨不見鸞鳳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朱季海 解故:“《惜誓》稱‘大皇’與《淮南》同,亦謂天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皇”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曆史人物谥號

  1. 核心含義
    指三國時期吳國君主孫權的谥號“大皇帝”的簡稱。孫權去世後,被追谥為“大皇帝”,後世常以“大皇”代稱他,如《文選·陸機<吳趨行>》中“大皇自富春”即指孫權起兵于富春。

  2. 延伸用法
    在文學作品中,“大皇”可代指擁有極高權力或地位的君主,例如“大皇子殿下”等表述。

二、哲學與典籍中的引申義

  1. 指代“天”
    在《莊子·秋水》《淮南子》等典籍中,“大皇”被解釋為“天”,如“登大皇”意為“登天”。此用法多見于道家文獻,強調自然與宇宙的至高概念。

  2. 讀音差異
    該詞存在兩種讀音:

    • dà huáng:用于曆史人物谥號;
    • tài huáng:部分典籍注音為“太皇”,與“泰皇”相通。

“大皇”兼具曆史專稱與哲學概念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其核心用法仍以孫權谥號為主,文學及哲學中的引申義多屬古漢語特殊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皇》這個詞意思是指一個非常偉大、有統治力的皇帝。它的拆分部首是大和皇,共有5個筆畫。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曆史中的皇帝稱號,表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也可以用"大帝"來代替"大皇"這個詞。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的統治力使得他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大皇。 與《大皇》相關的組詞可以有大帝、皇帝、天子等。近義詞可以是偉大的皇帝、強大的君主等。反義詞可能是微小的皇帝、弱小的統治者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