襌衣的意思、襌衣的詳細解釋
襌衣的解釋
1.單層的衣服。
詞語分解
- 襌的解釋 襌 ā 單衣。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衣的解釋 衣 ī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體的東西:衣服。衣着(?)。衣冠。衣架。衣錦還(俷 )鄉。 披或包在物體外面的東西:炮衣。糖衣。腸衣。 中醫把胎盤和胎膜統稱為“胞衣”。 姓。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襌衣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單層長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名稱由來
- 字義:“襌”讀作dān(常被誤寫為“禅”),《說文解字》釋為“衣不重”,即無襯裡的單層衣物。
- 形制:交領、右衽、直裾,類似漢代流行的深衣,袖口寬大,多用素紗制成,無襯裡與染色。
2.曆史背景與用途
- 流行于秦漢時期,是上層人士日常穿着的罩衣。
- 兼具禮儀性與實用性,輕薄透氣,適合夏季或作為外罩搭配其他服飾。
3.代表性文物:素紗襌衣
- 出土信息: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兩件,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
- 工藝特征:
- 單經單緯絲交織成方孔平紋,絲縷極細,密度稀疏(經線58-64根/厘米,緯線40-50根/厘米)。
- 整衣僅重49克,用料約2.6平方米,被譽為“薄如蟬翼,輕若煙霧”,代表西漢紡織技術巅峰。
4.曆史價值與保護
- 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凸顯其不可替代的文化與科技價值。
- 其工藝至今難以完全複刻,印證了古代中國在蠶絲加工、織造領域的領先地位。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查閱湖南省博物館的文物檔案或相關考古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襌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襌衣
《襌衣》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佛教僧侶所穿的袈裟。
它由“衤”和“⺷”兩個部首組成。
拼音為dān yī,共有13畫。
《襌衣》一詞來源于梵語中的“Daasa(達薩)”,指的是佛教僧侶在修行中所穿的特殊服裝。
在繁體字中,《襌衣》的寫法仍然保留,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有一些變化,但具體信息不太明确。
例句:他平日裡穿着樸素的襌衣行走在山間。
組詞:襌衣修行、襌衣虔誠。
近義詞:袈裟、和衣。
反義詞:世俗服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