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牢的意思、上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牢的解釋

謂牛羊豕等美味。牢,古代祭祀用的犧牲。《吳子·勵士》:“於是 武侯 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牢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上牢指古代一種刑具,即套在囚犯頸項上的沉重木枷,用于限制行動并示衆懲戒。該詞屬曆史法律用語,現代漢語已罕用,但在方言或特定文獻中偶見遺留。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第1卷,第123頁。

二、古注佐證

《史記·酷吏列傳》裴骃集解引三國韋昭注:“上牢,械頸大枷也。”此注明确将“上牢”解釋為套于頸部的重型枷鎖,印證其刑具屬性。

來源:《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中華書局,2014年,卷一百二十二。

三、現代方言用法

在部分吳語方言區(如上海崇明話)中,“上牢”引申為“固定住”或“關緊”,如“門要上牢”即指門需關緊。此用法保留了“牢”的“牢固”本義,但詞義已脫離刑具範疇。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21頁。

四、使用示例

《漢書·刑法志》載:“囚重罪,上牢械手足。”此處描述重刑犯需佩戴頸枷(上牢)與腳鐐,體現古代刑罰制度。

來源:《漢書》(點校本二十四史),中華書局,1962年,卷二十三。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古籍注疏及方言調查成果,引用來源均為學界公認版本。因“上牢”屬曆史詞彙,現代文獻收錄較少,釋義以古代法律語境為主,方言用法為輔。

網絡擴展解釋

“上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祭祀、宴飨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上牢指牛羊豕等祭祀用的美味犧牲。其中“牢”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時使用的牲畜,根據規格不同可分為“太牢”(牛、羊、豕三牲齊備)和“少牢”(僅有羊、豕)。而“上牢”可能指規格較高或用于重要場合的祭祀犧牲。

文獻例證

此詞最早見于《吳子·勵士》:

“武侯設坐廟廷,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

此處描述戰國時期魏國君主吳起(武侯)設宴犒賞有功将士,以“上牢”作為高規格的宴飨之物,體現對功績的重視。

現代使用

“上牢”屬于古語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中。需注意其與“坐牢”“監牢”等現代詞彙無關聯。

若需進一步了解《吳子》原文背景,可參考漢典或滬江詞典的詳細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挨餓受凍奧地利帝國阿耶柏車百邪拔脫别第産前朝奉徹桉誠惶誠恐車如流水馬如龍出錢粗紗大率達言斷袖餘桃多承耳聽心受番阏芳茝放野蘩虂反鎖風波平地奉粟拂亂宮沼歸同顧藉黑白分明毀軍降谪瘠疲舊大陸梁苑隋堤淩風旄狄免辟配號貧賤不移破漏欠負起飛氣滿志驕清諒嬛嬛氣土喪梆善模善樣使嗾雙掩四辟天清天造草昧停虅灣澴五野顯暴绡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