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啟發天性。《莊子·達生》:“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聞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 郭象 注:“不慮而知,開天也;知而後感,開人也。然則開天者性之動也,開人者知之用也。”
(2).謂布列于天空。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顔延之<侍宴>》:“列漢搆仙宮,開天製寶殿。”
(3).創始。 明 劉芳節 《<太嶽先生文集>評》:“ 高皇帝 為生民以來未有之神聖,開天而作君; 太嶽先生 為生民以來未有之異人,中天而作相。” 清 顧炎武 《清江浦》詩:“開天 成祖 代,轉漕 北京 初。” 清 錢謙益 《金陵雜題絕句》之一:“淡粉輕煙佳麗名,開天營建記都城。”
(4).放晴。 梁斌 《播火記》三一:“太陽落在西山上,輻射出錦色的光帶,是那樣的鮮豔美麗!兩個人牽着手兒在堤上走着, 嚴志和 說:‘多少日子也沒開天,今天紅軍起義了,也開了天了,看看是幸運不是?’”
“開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啟發天性
源自《莊子·達生》:“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 指通過自然本性的引導而非人為幹預來培養德行,強調順應自然規律(如郭象注:“不慮而知,開天也”)。
布列于天空
多見于文學描述,如南朝梁江淹的詩句“列漢搆仙宮,開天製寶殿”,形容事物在天空中鋪陳展開的景象。
創始;開創
常與神話或重大曆史事件關聯,例如“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象征宇宙或事物的初始狀态。明代文獻中亦用于贊頌帝王功業,如“高皇帝開天而作君”。
天氣放晴
較少見,多用于古語或特定方言,如“雲霧掃開天地憾”,描述陰雲消散後的晴朗天氣。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用例,可參考《莊子》、江淹詩集或神話典籍。
《開天》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巨大、偉大的事物的誕生或發生。它代表着開創、開辟新紀元的含義,是一種形象而抽象的說法。該詞常用于修辭和文學作品中,它富有情感和内涵,給人以深刻的聯想。
《開天》的部首是“開”,拆分後的部首是“王”的簡化形式。它的總筆畫數為20,其中開的部分有7畫。
《開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傳說和哲學思想。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曾經有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他幫助創造了天地萬物,開辟了宇宙。《尚書·盤庚》中記載了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因此,開天一詞承載了創造宇宙、開辟新世界的象征意義。
在繁體字中,開的部分由五個部首組成,也就是“BITE”的部首。
古時候,漢字寫法常有變化。關于開的寫法,不同的書法流派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例如,楷書中的開字由左邊的一豎,帶有彎曲的右邊線條構成。而行書中的開字則采用了更為簡練的寫法,将右邊的彎曲線條删除,隻保留了左邊的豎線。
以下是一些使用《開天》的例句:
與《開天》相關的組詞有:開天辟地、開天窗、開天啟示、開天辟地般的成就。
近義詞:創新、創造、開拓
反義詞:閉塞、停滞、停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