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ink wine and write poems] 飲酒詠詩
文人墨客常來此地觞詠
見“ 觴詠 ”。
亦作“ 觴詠 ”。語本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敍幽情。”後以“觴詠”謂飲酒賦詩。 唐 韓愈 《人日城南登高》詩:“令徵前事為,觴詠新詩送。” 宋 範成大 《觀禊帖有感》詩之一:“ 蘭亭 一觴詠,感慨乃如許。”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桃花園》:“有桃園十二畝,中坎小池,外環幽竹,春時花光燦照兩岸,日與諸名人觴詠其中。” ********* 《代洪開榜先生祝梁母鄧太夫人八秩大慶》詩:“好待期頤觴詠日,重摩銅狄話滄桑。”
“觞詠”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飲酒賦詩,常用來形容文人雅士以詩酒為媒介的雅集活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觞”指古代酒器,引申為飲酒;“詠”即吟詠、作詩。合起來指邊飲酒邊賦詩的風雅行為,多見于文人聚會或抒發情懷的場景。
文化背景
該詞源自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一觞一詠,亦足以暢叙幽情”,後成為描述文人雅士詩酒唱經典表達。
唐代詩詞
白居易在《老病幽獨偶吟所懷》中寫道:“觞詠罷來賓閣閉,笙歌散後妓房空”,描繪了詩酒活動後的寂寥場景。
韓愈亦在《人日城南登高》中以“觞詠新詩送”記錄雅集賦詩的意境。
清代作品
孔尚任《桃花扇》中“苦陪觞詠”一句,暗含了亂世中強作風雅的無奈。
如今,“觞詠”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古典文人的雅趣,偶見于詩詞賞析或文化評論中。例如郁達夫的詩句“好待期頤觞詠日”,借以表達對歲月變遷的感慨。
“觞詠”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承載了中國古代文人以詩酒寄情的文化傳統。其内涵從《蘭亭集序》的“雅集之樂”逐漸擴展,成為詩酒交融的象征性表達。
《觞詠》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有着豐富的意義。觞(shāng)指的是古代祭祀或宴會上用來盛酒的大杯,也可指宴會的序曲。詠(yǒng)指的是歌頌、贊美或吟唱之意。因此,《觞詠》意指以詩歌或歌頌的方式贊美宴會或祭祀的辭章或曲調。
觞(shāng)的左邊是言部(yan3 bu4,即“讠”),右邊是尚部(shang4 bu4,即“殳”),總共有6畫。
詠(yǒng)的左邊是口部(kou3 bu4,即“口”),右邊是甬部(yong3 bu4,即“甬”),總共有11畫。
據考證,《觞詠》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詩集《詩經》中的一篇叫做《豳風·豐年》的篇章中,《詩經》是古代華夏民族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是用來宴會的盛酒之器“觞”與贊美之意“詠”合在一起,形成了《觞詠》這個詞。
《觞詠》的繁體字是「觴詠」。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古時候寫《觞詠》時,字的形狀稍有變化。例如,“詠”字中的“口”部分字形比較封閉。
1. 《觞詠》中的詩句描繪了美好的宴會場景。
2. 他以《觞詠》的辭章贊美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3. 在祭祀儀式上,人們通過《觞詠》表達對祖先的崇敬。
1. 觞客:用來指參加宴會的人。
2. 觞詩:以《觞詠》形式創作的詩歌。
歌頌、贊美、吟詠。
诽謗、批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