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征詢。《新唐書·董晉傳》:“方 竇參 得君,裁可大事不關咨 晉 , 晉 循謹無所駁異。”
(2).囑咐;關照。 樓適夷 《鹽場》:“‘門不要闩了, 成和 還沒有回來。’老妻聽見了他急喘的聲音,便從床頭伸出頭來關咨他。”
“關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主要含義如下:
征詢
指向他人征求意見或商議事務。
例:《新唐書·董晉傳》記載“裁可大事不關咨晉”,指決策前未征詢董晉意見。
囑咐/關照
表示叮囑或關心他人。
例:樓適夷小說《鹽場》中,妻子叮囑丈夫“門不要闩了”,即用“關咨”表達關切。
《關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它指的是關心和咨詢的意思。
《關咨》這個詞拆分成了兩個部首,分别是“⼈”和“文”。其中,“⼈”代表人,而“文”代表文化、文字。
根據《康熙字典》,《關咨》的總筆畫數是11。
《關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交流和咨詢行為。在古代社會,人們相互關心和咨詢事情非常普遍,并且這種行為被視為尊重和關懷他人的表現。
《關咨》的繁體字是「關諮」。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關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一般來說,它們的基本結構和現代漢字相似。
1. 他非常關咨我的健康情況。
2. 我需要你的關咨來解決這個問題。
1. 關心:表示關注和在乎。
2. 咨詢:表示向他人尋求意見或建議。
3. 關切:表示關心和擔心。
1. 關注:表示注意和關心。
2. 關心:表示關注和在乎。
3. 傾聽:表示傾聽别人的問題或煩惱。
1. 忽視:表示忽略和不關心。
2. 不問不聞:表示對别人的事情完全不關心。
3. 漠不相關:表示對某事完全沒有興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