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樓。 明 徐渭 《贈歌者》詩:“東風吹雨楊花落,清歌細遶鳴鐘閣。”
“鳴鐘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建築實例,可參考徐渭詩作或曆史文獻。
《鳴鐘閣》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鳴鐘的樓閣”。
《鳴鐘閣》的拆分部首為“鳥”、“阝”和“阝”。它的總筆畫數為29,其中第一個字“鳴”有17畫,第二個字“鐘”有8畫,第三個字“閣”有4畫。
《鳴鐘閣》一詞在古代引用的典故來源于中國南朝梁代文學家陳思王蕭統的《謝靈運之鳴鐘閣序》。
《鳴鍾閣》是《鳴鐘閣》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可以了解到《鳴鐘閣》的古時候漢字寫法,但具體描寫的細節可能有所不同。
1. 月夜裡,鳴鐘閣上的鐘聲清脆悠揚,将整個村莊籠罩在祥和的氛圍之中。
2. 古代的鳴鐘閣是皇帝聽政和舉行盛大宴會的場所。
組詞可以是:
1. 鳴鐘:指鐘聲鳴響。
2. 閣樓:指位于高層的樓層。
3. 鳴聲:指發出有音樂性的聲音。
近義詞可以是:
1. 鳴鐘樓:與“鳴鐘閣”意思相同。
2. 鳴鐘樓閣:與“鳴鐘閣”意思相同。
反義詞可以是:
1. 閉門不出:與“鳴鐘閣”相反,表示不願意外出。
2. 沉寂無聲:與“鳴鐘閣”相反,表示非常安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