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後生的意思、畏後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後生的解釋

《論語·子罕》:“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何晏 集解:“後生,謂年少。”後用作稱頌青少年之典。 唐 李白 《上李邕》詩:“ 宣父 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畏後生”是一個源自《論語》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該詞出自《論語·子罕》中孔子的言論:“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原意是表達對年輕人的敬畏,認為他們的潛力可能超越前人。何晏在《論語集解》中注解“後生”為“年少者”,即青少年群體。

二、引申含義

後世将“畏後生”引申為對年輕一代的稱頌與期待,強調不可輕視年輕人的能力與未來成就。例如唐代李白在《上李邕》中寫道:“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借孔子之言表達對自身才華的自信。

三、用法特點

  1. 語境: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表達,體現對青少年的尊重。
  2. 情感色彩:含褒義,既包含敬畏,也暗含激勵之意。
  3. 現代延伸:常與“後生可畏”連用,成為成語,強調新生代的力量。

四、相關辨析

需注意“畏”在此處并非“恐懼”,而是敬服、重視的含義,與“敬畏”一詞的用法相近。

該詞通過儒家經典傳遞了中華文化中重視青年、寄望未來的價值觀,至今仍被用于教育、文學等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畏後生》的意思

《畏後生》是一個詞語,意思是害怕後代。它描述了一種對後代的擔憂、憂慮、憂傷的情感,父母或祖輩們因對未來後代的憂慮而産生的一種情感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畏後生》是由部首“阝”和“生”組成的。阝是一個漢字部首,表示與山有關的事物。生是一個漢字,表示生命的意思。

《畏後生》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畏後生》這個詞是出自于《漢書·京都書·正義》中的一段話:“吳子聘于鄭,會大宴,以為不敢忘其畏後生也。”意思是吳子在與鄭國的會晤時,舉辦了盛大的宴會,因為不敢忘記對後代的擔憂。

繁體

《畏後生》的繁體寫法是《畏後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将《畏後生》寫作「畏若生」。

例句

他總是憂心忡忡,對于自己的孩子他充滿了《畏後生》的情感。

組詞

畏懼、後代、生命、憂慮、擔憂。

近義詞

擔心、憂慮、憂心忡忡。

反義詞

放心、寬心、開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