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的意思、赤小豆的詳細解釋
赤小豆的解釋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葉互生,花黃色。種子一般呈暗紅色,可供食用及入藥。 宋 範成大 《立秋》詩序:“戴楸葉,食瓜水,吞赤小豆七粒,皆 吳 中節物也。”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菽》:“赤小豆入藥,有奇功。”亦省稱“ 赤小 ”。 宋 範成大 《立秋》詩之二:“折枝楸葉起園瓜,赤小如珠嚥井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三·赤小豆》:“此則入藥用赤小者也。”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小豆的解釋 .赤豆,赤小豆。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小豆》:“小豆大率用麥底,然恐小晚,有地者常須兼留。” 宋 蘇轼 《仇池筆記·二紅飯》:“今年 東坡 收大麥二十餘石……今日復令庖人雜小豆作飯,尤有味。
網絡擴展解釋
赤小豆是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或赤豆(Vigna angularis)的幹燥成熟種子,既是傳統中藥材,也是常見食用豆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源
赤小豆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别名紅小豆、赤豆、飯豆,古稱“小菽”“赤菽”。根據《中國藥典》,其基源包括赤小豆和赤豆兩種植物,均具有藥用價值。
二、形态特征
- 種子:呈長圓柱形稍扁,長5-7毫米,直徑3-5毫米,表面紫紅色或暗紅色,種臍線形突起,約占種子長度的2/3,質硬不易碎。
- 植株: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莖纖細長達1米;葉片卵形或披針形,花黃色,總狀花序有2-3朵花。
三、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甘、酸,平;歸心、小腸經。
功效與應用:
- 利水消腫:主治水腫、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通過促進水濕代謝改善症狀。
- 解毒排膿:用于癰腫瘡毒、腸癰腹痛,可外敷或内服。
- 現代藥理:含大豆皂苷、膳食纖維等,具有利尿、抗氧化、抗菌及調節免疫作用,臨床用于腎炎、水痘等疾病。
四、産地與采收
主産于浙江、江西、湖南、兩廣等地,秋季莢果成熟時采收,曬幹後去雜質入藥。
五、與紅豆的區别
赤小豆常被誤認為紅豆,但二者有别:
- 形态:赤小豆更細長,顔色偏暗紅;紅豆較圓,色澤鮮紅。
- 用途:赤小豆以藥用為主,紅豆多用于食品(如豆沙)。
六、營養與食用
含蛋白質、維生素B/C、鈣、鐵等,可煮粥、煲湯或制餡。注意需煮熟食用,避免生用引起消化不良。
如需更全面的種植或臨床研究信息,可參考《中國藥典》及中醫藥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小豆是指赤色的小豆種子,又稱紅豆。下面我來逐個回答你的問題:
1. 赤小豆的意思:赤小豆是一種紅色的豆類作物,常被用作食材或草藥。
2. 拆分部首和筆畫:赤小豆的部首是豆,它的筆畫數是11畫。
3. 來源:赤小豆最早産自中國,現已經成為世界各地的常見食材。
4. 繁體字:赤小豆的繁體字為赤小豆(注:繁體字和簡體字一樣)。
5. 古時候漢字寫法:據古代文獻記載,古時候漢字寫作“赤小豆”。
6. 例句:我今天煮了一碗赤小豆湯來喝。
7. 組詞:赤豆飯、紅豆湯、豆子糕、小豆蔻等。
8. 近義詞:紅豆、紅小豆。
9. 反義詞:白豆、綠豆。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需要更多幫助的話,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