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n away like frightened rats] 形容驚惶逃走
抱頭鼠竄
(1).像老鼠那樣驚慌逃走。《漢書·蒯通傳》:“ 常山王 奉頭鼠竄,以歸 漢王 。” 顔師古 注:“言其迫窘逃亡,如鼠之藏竄。” 明 陸采 《懷香記·京邸遇舊》:“侯門廝養,避幹戈鼠竄多方。” 林纾 《荊生》:“爾可鼠竄下山,勿汗吾簡。”
(2).老鼠奔竄。 清 吳偉業 《西巘顧侍禦作圖記勝因賦長句》:“鼠竄回廊僧舍空,鴉啼廢井漁扉閉。”
“鼠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或動物驚慌逃竄的狀态,具體解釋如下:
指像老鼠一樣驚慌逃竄,常用來比喻人在受驚吓或失敗後狼狽逃跑的樣子。例如“抱頭鼠竄”,形容逃跑時慌亂不堪的情景。該詞結構為主謂式(“鼠”+“竄”),帶有鮮明的比喻色彩。
除比喻人的行為外,也可直接描述老鼠的竄動,如清代詩句“鼠竄回廊僧舍空”。不過現代使用中,更多用于形容人的慌亂狀态。
常見于描述戰鬥潰敗、追捕逃亡等場景,或諷刺膽小怯懦的行為。例如:“歹徒見警察趕來,立刻抱頭鼠竄。”
“鼠竄”通過生動的動物比喻,強化了語言的形象性,兼具實際描寫和象征意義,是漢語中具有表現力的詞彙之一。
《鼠竄》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老鼠或其他小動物迅速躲避、穿行或逃跑的動作。
《鼠竄》的部首是「鼠」字的「鼠」部,有四個筆畫;「竄」是由「穴」和「串」兩個部首組成,「穴」部有五個筆畫,「串」部有七個筆畫。
《鼠竄》這個詞來源于悠久的漢字演變過程中,以及對生活現象的描述、觀察和類比而來。鼠類動物在自然界中以其敏捷和迅速的動作而聞名,因此人們通過「鼠竄」這個詞來形容它們的行為。
《鼠竄》的繁體字寫法為「鼠竄」。
古時候的「鼠竄」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差異。
1. 夜深了,屋子裡傳來了一陣悄悄的鼠竄聲。
2. 小孩子看到老鼠竄進了草叢,興奮地追着它竄了出來。
3. 部隊突然發射信號彈,鼠竄般的士兵們立即迅速隱藏到戰壕中。
1. 鼠類動物
2. 竄逃
3. 穿行
4. 迅速
5. 躲避
1. 鼠走
2. 鼠奔
3. 鼠逃
4. 鼠行
5. 快速穿梭
停留、停止、靜止、緩慢行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