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橐的意思、官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橐的解釋

猶宦囊。指官吏的收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 章丘 漕糧徭役,以及徵收火耗,小民常數倍於紳衿,故有田者争求託焉。雖於國課無傷,而實於官橐有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基本解釋

“官橐”讀作guān tuó,字面意義為官吏的“橐”(口袋),引申為官吏的合法或非合法收入,類似于“宦囊”(官員的財物積累)。例如《聊齋志異·盜戶》中提到:“雖於國課無傷,而實於官橐有損”,指某些行為雖不影響國家稅收,但會減少官員的個人收入。

釋義分歧

不同來源對“官橐”的诠釋略有差異:

  1. 收入說:多數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認為“官橐”指官吏的俸祿或灰色收入。
  2. 權勢象征說:部分解釋(如)提出“官橐”原指官員車馬,象征身份與權勢,後引申為官員的威風。此說法可能與“橐”的古義(車馬用具)相關,但更主流的用法仍指向經濟層面。

字義分解

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官員的經濟狀況或社會現象。例如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用“官橐”批判地方官吏通過稅收斂財的現象。

“官橐”的核心含義是官員的收入,部分引申義可能涉及權勢象征,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聊齋志異》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橐

官橐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官”是一個漢字,表示官員或政府機構;而“橐”表示裝東西的袋子或箱子。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官員常用的裝有文書或物品的袋子或箱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字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表示與房屋有關。它的筆畫數是5。

“橐”字的拆分部首是木(mù),表示與木材或木制品有關。它的筆畫數是13。

來源

官橐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古時候,官員在處理政務時常常需要攜帶一些文件、印章等物品,以便隨時處理公務。為了方便攜帶和保護這些物品,官員們使用了特制的袋子或箱子,稱為官橐。

繁體

官橐的繁體寫法是「官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官橐的漢字寫法與現代不完全相同。官橐的古代寫法是「官」,這是由兩個部分組合而成的。官字在上面,橐字在下面。

例句

1. 官橐中裝滿了重要的文件和公文。

2. 他拿起官橐,準備離開辦公室。

3. 官橐是官員處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組詞

1. 官場(guǎn chǎng):指政府機關或政治界。

2. 官方(guān fāng):指國家或政府機構。

3. 官員(guān yuán):指擔任政府職務的人。

近義詞

1. 公務袋:指政府或公務人員用來裝載文件和物品的袋子。

2. 公文包:指專門裝載公文和文件的箱形袋子。

反義詞

1. 民用袋:指用于私人或民事活動的袋子。

2. 個人包:指用于個人物品攜帶的小型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