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廣布于我國 長江 以南各省。果實和葉皆可入藥。莖幹堅勁,古以為刑杖。《史記·孝武本紀》:“其秋,為伐 南越 ,告禱 泰一 ,以牡荊畫幡日月北鬥登龍。”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欒﹞叢生,可為杖棰者,謂之‘牡欒’,又名‘黃荊’,即《本草》‘牡荊’是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牡荊》:“古者刑杖以荊,故字從刑。其生成叢而疏爽,故又謂之楚…… 荊楚 之地,因多産此而名也。”
“牡荊”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牡荊(學名:Vitex negundo L.)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地區。其莖幹堅硬,古代常被用作刑杖,《史記》記載漢武帝時期曾用牡荊制作軍旗幡杆,《本草綱目》也提到“刑杖以荊”的典故。
牡荊的果實、葉、根、莖均可入藥:
作為成語“牡荊”,比喻堅韌剛毅的品質,形容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
現代研究顯示,牡荊素(牡荊提取物)在質譜分析中具有特定裂解規律,常用于化學成分研究。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記載或現代研究數據,可參考《本草綱目》《夢溪補筆談》等文獻來源。
《牡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公牛頭上的荊棘。牡荊象征着堅毅不拔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意志。
《牡荊》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牛部和艹部。牛部表示與牛有關,艹部表示與植物有關。
《牡荊》的筆畫數為11畫。
《牡荊》一詞最早見于《漢書·光武中興傳》:“屯牡荊上獻”。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也多次出現,如《紅樓夢》:“重葩聚秀麗,牡荊峻茂華。”
《牡荊》的繁體字為「牡荊」。
在古代,牡荊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荊」一字在古時又寫作「荊」,「牡」一字則與現代相同。
1. 他具有牡荊不可貌相的精神,一直奮鬥到成功的盡頭。
2. 在逆境中,他展現出了牡荊的意志和勇氣。
1. 牡丹:指一種花卉,色彩鮮豔,花朵大而美麗。
2. 荊棘:指植物的一種,多有刺,喻指困難險阻。
3. 牡牛:指公牛,性格兇悍、力大無窮。
勇往直前、堅毅不拔、堅定不移
優柔寡斷、膽小怕事、畏首畏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