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雲繞梁的意思、遏雲繞梁的詳細解釋
遏雲繞梁的解釋
遏:停止。歌聲優美,使遊動的浮雲為之停下來靜聽,似餘音繞着屋梁,不願散去。
詞語分解
- 遏雲的解釋 形容歌聲美妙動聽,能阻止雲彩流動詳細解釋使雲停止不前。形容歌聲響亮動聽。語本《列子·湯問》:“ 薛譚 學謳於 秦青 ,未窮 青 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青 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
- 繞梁的解釋 .《列子·湯問》:“昔 韓娥 東之 齊 ,匱糧,過 雍門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絶。”後遂以“繞梁”形容歌聲高亢回旋,久久不息。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十:“繞梁之音,實縈絃所思。”
網絡擴展解釋
“遏雲繞梁”是一個形容歌聲極其優美、感染力強的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由兩個典故組成:
- 遏雲:出自《列子·湯問》“聲振林木,響遏行雲”,指歌聲嘹亮到能讓流動的雲彩停下。
- 繞梁:源自《列子·湯問》“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形容歌聲餘韻悠長,仿佛環繞屋梁久久不散。
綜合意為:歌聲美妙到令浮雲駐足聆聽,餘音在梁間萦繞不去。
二、出處解析
- 直接出處:明代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首次将兩典故合并為“遏雲繞梁”,原文:“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雲繞梁,原是歌音之嘹亮。”。
- 原始典故:戰國《列子·湯問》分别記載了韓娥“餘音繞梁”和秦青“響遏行雲”的故事,後演變為成語來源。
三、用法特點
多用于文學描寫或贊美歌唱藝術,含誇張修辭,強調歌聲的穿透力與持久感染力。近義詞有“餘音繞梁”“響遏行雲”,但此成語更側重雙重意境疊加。
示例:
“她的演唱堪稱遏雲繞梁,觀衆散場後仍覺餘音在耳。”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他古典聲樂類成語(如“陽春白雪”“聲動梁塵”),可參考《幼學瓊林》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遏雲繞梁》的意思
《遏雲繞梁》是一個成語,意指音樂聲音高亢激昂,繞梁回環,如遏雲之勢。
《遏雲繞梁》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辶”、“音”、“缶”、“束”和“木”,它們分别有3、9、6、7和4個筆畫。
《遏雲繞梁》的來源
《遏雲繞梁》出自明代著名戲曲《漢宮秋》中“遏雲”和“繞梁”兩個描寫音樂高亢的詞語的合成。後來,這個詞被用來形容音樂的高亢激昂,如同遏雲之勢。
《遏雲繞梁》的繁體
《遏雲繞梁》的繁體為「遏雲繞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寫作“遏雲繞梁”,用的是繁體字,如上所示。
《遏雲繞梁》的例句
他的表演使人陶醉,真是一曲《遏雲繞梁》。
《遏雲繞梁》的組詞
遏雲、遏止、繞梁之音。
《遏雲繞梁》的近義詞
激昂、高亢。
《遏雲繞梁》的反義詞
低沉、低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