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嵩呼的意思、嵩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嵩呼的解釋

漢 元封 元年春, 武帝 登 嵩山 ,從祀吏卒皆聞三次高呼萬歲之聲。事見《漢書·武帝紀》。後臣下祝頌帝王,高呼萬歲,亦謂之“嵩呼”。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旦大朝會》:“禁衛人高聲嵩呼,聲甚震,名為‘繞殿雷’。” 元 貫雲石 《新水令·皇都元日》套曲:“拜舞嵩呼,萬萬歲當今聖明主。”《紅樓夢》第六三回:“此旨一下,不但 賈 府裡人謝恩,連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稱頌不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嵩呼”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

嵩呼(拼音:sōng hū)源自漢武帝時期的典故。據《漢書·武帝紀》記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登嵩山時,隨從官員和士兵三次高呼“萬歲”,此後“嵩呼”成為臣子向帝王祝頌、高呼萬歲的代稱。

二、用法與例證

  1. 曆史場景
    古代臣子在朝賀時高呼“萬歲”,如宋代《夢粱錄》描述元旦大朝會中“禁衛人高聲嵩呼,聲甚震,名為‘繞殿雷’”,元代貫雲石在《皇都元日》中也有“拜舞嵩呼,萬萬歲當今聖明主”的記載。

  2. 文學引用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提到賈府衆人“嵩呼稱頌不絕”,體現了這一詞語在古典文學中的使用。

三、延伸與誤用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嵩呼”引申為形容高亢激昂的聲音,但這一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為衍生或誤用。其核心含義仍與曆史典故緊密相關。

四、相關知識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書》《夢粱錄》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嵩呼

嵩呼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嵩(sōng)和呼(hū)。嵩字的部首是山,它包含了7個筆畫;呼字的部首是口,它包含了8個筆畫。

嵩呼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楚辭·離騷》中的一句話:“潛淵謀深海,嵩呼問季孫。”這句話描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向别人求助的場景。

在繁體字中,嵩呼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但嵩呼的基本形态并未改變。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面對危險時,嵩呼向同伴求救。
  2. 無論困難有多大,我們都要嵩呼幫助。
  3.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需要嵩呼他人的指引。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組詞:

  1. 嵩山:山名,在河南省境内,中國五嶽之一。
  2. 呼叫:通過聲音或信號向人發出請求。

以下是一些近義詞:

  1. 呼應:對某人的請求或行動作出積極回應。
  2. 呼求:懇求、請求。

以下是一些反義詞:

  1. 拒絕:不同意或不接受請求。
  2. 忽略:不予理睬或忽視他人的請求。

綜上所述,嵩呼這個詞意味着向他人請求幫助或指引,在困境中尋求支持。它的部首分别是山和口,其中山有7筆畫,口有8筆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