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嵩呼的意思、嵩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嵩呼的解釋

漢 元封 元年春, 武帝 登 嵩山 ,從祀吏卒皆聞三次高呼萬歲之聲。事見《漢書·武帝紀》。後臣下祝頌帝王,高呼萬歲,亦謂之“嵩呼”。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旦大朝會》:“禁衛人高聲嵩呼,聲甚震,名為‘繞殿雷’。” 元 貫雲石 《新水令·皇都元日》套曲:“拜舞嵩呼,萬萬歲當今聖明主。”《紅樓夢》第六三回:“此旨一下,不但 賈 府裡人謝恩,連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稱頌不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嵩呼(sōng hū)是漢語中的古語詞,特指古代臣民對帝王的祝頌儀式,即高聲呼喊“萬歲”。其核心含義與曆史典故緊密相關:

  1. 本義與典故

    源自《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登嵩山時,隨行官員吏卒聽到山中三次傳來“萬歲”的呼喊聲,後演變為臣下朝見帝王時固定儀式性的祝頌行為,稱為“山呼萬歲”或“嵩呼”。其中“嵩”指嵩山,代指高山;“呼”即呼喊,合稱象征對君主至高權威的尊崇。

  2. 儀式形式

    據《宋史·禮志》記載,正式朝儀中需“三呼萬歲”:先由領頭官員高呼“萬歲”,群臣和應;再呼“萬歲”,二次應和;三呼“萬萬歲”,衆臣複應。此三疊式呼喊即“嵩呼”的具體表現形式。

  3. 引申與文學化

    後引申為對帝王的歌功頌德,如元代耶律楚材詩句“嵩呼齊祝頌,萬壽與天同”,即以“嵩呼”喻指群臣的祝頌行為。明清小說如《水浒傳》亦用“嵩呼”描寫朝拜場景,強化其禮儀象征意義。

古籍原文佐證

《漢書·武帝紀》載:“翌日親登嵩高,禦史乘屬在廟旁,吏卒鹹聞呼萬歲者三。” ——此即“嵩呼”典故的文獻源頭。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嵩呼”釋義(漢典鍊接
  2. 《辭源》(商務印書館):“山呼”詞條釋儀軌
  3. 《漢書·武帝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宋史·禮志》(國學導航原文庫)

網絡擴展解釋

“嵩呼”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

嵩呼(拼音:sōng hū)源自漢武帝時期的典故。據《漢書·武帝紀》記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登嵩山時,隨從官員和士兵三次高呼“萬歲”,此後“嵩呼”成為臣子向帝王祝頌、高呼萬歲的代稱。

二、用法與例證

  1. 曆史場景
    古代臣子在朝賀時高呼“萬歲”,如宋代《夢粱錄》描述元旦大朝會中“禁衛人高聲嵩呼,聲甚震,名為‘繞殿雷’”,元代貫雲石在《皇都元日》中也有“拜舞嵩呼,萬萬歲當今聖明主”的記載。

  2. 文學引用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提到賈府衆人“嵩呼稱頌不絕”,體現了這一詞語在古典文學中的使用。

三、延伸與誤用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嵩呼”引申為形容高亢激昂的聲音,但這一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為衍生或誤用。其核心含義仍與曆史典故緊密相關。

四、相關知識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書》《夢粱錄》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隘曲阿嚏北洋軍閥博掩嶒泓插籤兒的承讓沉陷春畫大拱燈泡雕桐谛聽短蓑鵝腿子防禦機制番陰撫幾撫有幹戚舞公祿骨噜噜隺俸合獻黃雀華清池溫泉會勝羁礙肩髀澆淳交股刀焦剌剌揭幕經綫靜業盡世裡戟衛機宜刊除爛腐亂逆曼陀萌陽庀工毗舍鍬镢惸嫠森特山谷上行下效韶鮮史巫霜散水澨素族穨然五津小足下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