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黃茅瘴 ”。
“黃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指我國嶺南地區在秋季草木枯黃時形成的瘴氣。因秋季植物葉落發黃,瘴氣呈現黃色特征,故稱“黃瘴”,又名“黃芒瘴”。
需注意:将“黃瘴”解釋為疾病,屬于現代語境下的誤讀。根據權威古籍類網頁(如、2、3、5)考證,“黃瘴”本質是氣候現象,而非具體疾病名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記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黃瘴》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黃色的瘟疫或疾病。黃瘴的病症主要包括黃疸、惡心、嘔吐和發熱等症狀。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多發生在濕熱的地區,如河南、湖南等地。
《黃瘴》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黃」和「瘴」。「黃」的拆分部首是「土」,總共有12畫。「瘴」的拆分部首是「疒」,總共有14畫。
《黃瘴》這個詞源自古代醫學書籍,最早可以追溯到《黃瘴論》這本著作。這本書記錄了湖南地區的黃瘴疫情,并提出了一些治療的方法和預防措施。
《黃瘴》的繁體字為「黃瘴」。
在古時候,「瘴」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代的「瘧」字與現在的「瘴」字有相似的意義,并且在古代常用來描述類似瘧疾的疾病。
1. 這個地區每年夏天都會發生黃瘴疫情。
2. 盡量避免到黃瘴地區旅行,以免感染。
1. 黃瘴地區
2. 黃瘴疫情
3. 黃瘴病症
1. 黃疸
2. 黃病
3. 黃疫
1. 健康
2. 平安
3. 無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