赙賜的意思、赙賜的詳細解釋
赙賜的解釋
謂賞賜財物助辦喪事。亦指助辦喪事而贈予的財物。《宋書·吳喜傳》:“及 喜 死,發詔賻賜。”《新唐書·李光顔傳》:“﹝ 李光顔 ﹞ 寶歷 二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尉,謚曰 忠 ,賻賜良厚。” 宋 王安石 《贈禮部尚書安惠周公神道碑》:“訃聞,天子為震悼,贈禮部尚書,賻賜,録其子孫加等。”
詞語分解
- 赙的解釋 赙 (賻) ù 拿錢財幫助别人辦理喪事:赙金。赙儀。赙贈。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赙賜”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喪葬禮儀中的財物贈助相關。以下為綜合解析:
詞義解釋
-
基本含義
赙賜(fù cì)指在他人辦理喪事時,以財物贈予喪家以示資助的行為。這一行為既包含對喪家的經濟支持,也體現社會關系中的禮儀關懷。
-
構成解析
- 赙:本義為用財物幫助他人辦理喪事(如“赙金”“赙禮”),源自《說文解字》中“助也”的解釋。
- 賜:指上級對下級的賞賜,或尊長對晚輩的贈予,強調單方面的給予行為。
曆史與用法
- 古代語境:常見于史書記載,如《宋書·吳喜傳》提及“發诏赙賜”,表明朝廷對臣子喪事的官方資助;《新唐書》亦載李光顔去世後獲“赙賜良厚”。
- 現代延伸:雖原義特指喪事贈助,但在部分語境中可擴展為重要饋贈或幫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相關詞彙
- 赙金:助喪的錢財。
- 赙禮:贈予喪家的禮品。
- 赙賵(fù fèng):包含車馬財物的喪事贈助。
權威來源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注》(如漢典網),以獲取更詳盡的字形、字源及曆史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赙賜(fù cì)一詞,常用來指代一種財物或禮物的贈予。下面是有關赙賜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赙:貝部(money radical)+ 㐌(phonetic radical),共9畫;
- 賜:言部(speech radical)+ 斤(phonetic radical),共12畫。
來源:
赙賜一詞最早出現于《尚書·周書·武成》一篇中,描寫了周武王給予部下的獎賞和禮物,以示他們的功績和尊貴。此後,赙賜逐漸成為一個常用詞彙,用于表達慷慨贈予或授予的含義。
繁體:
赙賜的繁體寫法為「賻賜」。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變遷,赙賜在不同朝代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赙賜的寫法為「賦賜」。
例句:
1. 國王親自前來,将精美的赙賜授予勇敢的将士們。
2. 古代帝王常常通過赙賜來獎勵忠誠的臣子。
組詞:
赙賜經常與以下詞語搭配使用:
贈予、奉贈、大赦、恩賜、賞賜等。
近義詞:
賜予、授予、饋贈。
反義詞:
收取、剝奪。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并滿足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