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二十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 伯述 歎道:‘現在的世界,不能死守着 中國 的古籍做榜樣的了!你不過看了《廿四史》上,五胡大鬧時,他們到了 中國 ,都變成 中國 樣子,歸了 中國 教化。’”詳“ 二十四史 ”。
“廿四史”是中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統稱,是研究中國曆史的重要文獻集合。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具體書目
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共24部。
内容結構
以本紀、列傳、表、志等體例為主,記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天文、地理等多領域史實。
規模與時間跨度
全書共3296卷,約3700萬字,記載了從黃帝到明末的曆史。
如需查閱完整書目或具體史書内容,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電子資源(如、10)。
《廿四史》是一部中國曆史上的重要著作,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南北史》、《資治通鑒》等二十四部史書。這些史書通過記載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全面系統地呈現了自秦朝始至明朝末的曆史進程。
《廿四史》一詞共有兩個字,第一個字是“廿”,音 niàn,部首廿(钅),總筆畫7;第二個字是“史”,音 shǐ,部首口,總筆畫5。
《廿四史》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古代漢字書法。其中,“廿”的意思是二十,“史”的意思是曆史。這個詞被用來指代包括二十四部史書在内的中國曆史學經典。
《廿四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廿四史」。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曆史記載的演變過程中,不同的朝代和地區會有些許差異。但總體來說,早期的漢字寫法形态相對簡單,筆劃比較少且簡練,後來逐漸演化成為現代漢字的樣式。
《廿四史》是中國曆史研究的重要資料,深入閱讀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發展。
1. 史書 2. 通鑒 3. 中國史 4. 史學家 5. 文獻史
1. 中國古代曆史文獻 2. 二十四部史書 3. 曆史經典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廿四史》是一個特定的概念,沒有相對應的相反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