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颢蒼的意思、颢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颢蒼的解釋

指天。《漢書·叙傳上》:“不覩其能奮靈德,合風雲,超忽荒,而躆顥蒼也。” 顔師古 注:“顥,顥天也。元氣顥汗,故曰顥天。其色蒼蒼,故曰蒼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颢蒼”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單字本義與組合引申兩個角度解析:

一、單字溯源

  1. 颢(hào):《說文解字》釋為“白貌”,本義指白色光亮的狀态,後引申為“浩大、明亮”,如《楚辭·大招》中“天白颢颢”形容天色明亮廣闊。
  2. 蒼(cāng):《說文解字》注為“草色也”,原指青黑色,後多指天空的深青色,如《莊子·逍遙遊》中“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即描述天色。

二、複合詞釋義

“颢蒼”屬并列式構詞法,融合“颢”的明亮廣闊與“蒼”的深青天色,整體可釋為“遼闊明亮的青白色天空”,多用于古代詩文描繪蒼穹。例如唐代李華《含元殿賦》中“颢蒼氛氲”一句,即通過此詞強化天宇的恢弘意象。

文獻參考

本釋義綜合引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等權威辭書,并溯源《說文解字》及《楚辭》《莊子》等經典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颢蒼(hào cāng)是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天空。源自古代對天的雅稱,結合了“颢”(白色明亮)與“蒼”(青藍色)二字,形容天空明亮廣闊的景象。

二、詞源解析

  1. 颢:本義為白而明亮,《說文解字》釋為“白貌”,後引申指代“颢天”(即西方之天)。
  2. 蒼:指青色或灰白色,古時常用來描述天空的顔色,如“蒼天”“蒼穹”。
  3. 合稱“颢蒼”則通過顔色與形态的疊加,強化對天空的文學化描述。

三、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漢書·叙傳上》:“不覩其能奮靈德,合風雲,超忽荒,而躆顥蒼也。”顔師古注:“其色蒼蒼,故曰蒼天”,表明該詞通過色彩關聯天的視覺特征。

四、用法特點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用于古文或文學創作,如:“仰望颢蒼,星河如練。”其意境與“蒼穹”“青冥”等詞相近,但更具古典韻味。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義演變,可參考《漢書》及古代訓诂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伴飯指揮使半虛空迸逸鬓根冰上曲棍球鬓鬟避寝損膳才華橫溢劖刀敞口船床榻醇釀賜祭嗲聲嗲氣額題粉齑芙蕖谷氨酸捍撥鶴骨龍筋河侯橫徵苛役弘贍家誡缰勒見顧見幾而作鲚刀魚戒道金篦警鼓九門九霞裾決局遽色句式苦因爛曼勞武結合馬赫免除處罰南溫帶偏駁輕敵窮谷茕困窮山惡水酋種铨敍人猿審别首班束身受命肆瘗縮圖天地頭豚解亡書瘟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