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quivocate;beat about around the bush;speak indirectly;talk in a roundabout way]∶語言不便直說,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說等方式表達
她先是說了一大堆客套話,然後就拐彎抹角地說了起來,我終于慢慢地聽出她的來意了
(2) [go ahead along a winding path]∶道路彎來彎去,方向轉變非常多,用以形容隨路線的曲折前進
(1).沿着彎彎曲曲的道路行進。亦指幽僻曲折的地方。 魏鋼焰 《寶地--寶人--寶事》:“說走就走,拐彎抹角,上坡下坡,又穿過一片竹林,就走進一所院落。” 老舍 《全家福》第二幕:“這院裡的拐彎抹角我都摸熟了。”
(2).比喻思考問題不簡單化,或說話不直截了當。 葉聖陶 《倪煥之》十:“我就喜歡拐彎抹角地想,可是沒有堅定的力量,這也是境遇使然。” 浩然 《洪濤曲·戰士》:“戰士跟戰士說……用不着拐彎抹角地說那些讓别人摸不着頭腦的話。”
“拐彎抹角”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字面意義
形容道路曲折或位置偏僻,需繞行多個彎道才能到達目的地。例如:“小船拐彎抹角鑽入了葦塘深處。”
比喻意義
指說話、寫文章不直截了當,而是繞彎子表達。例如:“他總愛拐彎抹角,不直接說明問題。”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擴展内容。
“拐彎抹角”是一個成語,形容說話或做事迂回曲折,不直接明言。
“拐彎抹角”這個詞拆分為三個部首:“手”、“角”、“手” ,總共有12個筆畫。
“拐彎抹角”的出處是《詩經·魏風·東門之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拐彼交角,言而不信。”意為人如果沒有誠信,就不值得去相信他了。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成形容說話做事迂回曲折的行為。
“拐彎抹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拐彎抹角”。
在古代漢字中,拐、彎、抹、角的形狀有所不同。例如,拐的古代寫法為“扌虧”,彎的古代寫法為“弓完”,抹的古代寫法為“扌末”,角的古代寫法為“角又口”。這些寫法都是雖然形狀不同,但含義相同。
他從來不直接說話,總是喜歡拐彎抹角,讓人琢磨不透。
拐彎抹角的組詞有:拐彎、抹角、拐彎抹角的人、拐彎抹角的做法等。
委婉曲折、繞圈子
直截了當、坦誠直言
【别人正在浏覽】